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6篇 |
免费 | 178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06篇 |
临床医学 | 657篇 |
内科学 | 118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171篇 |
外科学 | 1080篇 |
综合类 | 1097篇 |
预防医学 | 274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88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756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312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92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223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孙超王智张树张建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2):96-101
背景: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僵硬的治疗常采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截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治疗僵硬,现有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目的:分析僵硬患者是否存在第1跖骨抬高和过长,评价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治疗僵硬13例15足。记录术前侧位第1、2跖骨间夹角(IMA)、术后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者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跖趾关节间隙、第1跖骨突出度(MPD)。结果:术前X线片示4足存在跖骨抬高(侧位IMA为4.8°~8.7°),8足存在第1跖骨过长(MPD为2.2~6.9 mm)。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平均(16.7±4.7)个月。术后4周均达到骨愈合。第1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9.7°±10.4°(4°~40°)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平均57.9°±12.2°(36°~72°)。至末次随访时,AOFAS趾功能评分、VAS评分,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的第1跖趾关节间隙、M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随访期间,患者均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无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僵硬患者存在第1跖骨过长与上抬,第1跖骨远端斜行截骨术可有效治疗僵硬,明显改善跖趾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等,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的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HSS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有效的改善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减缓了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4.
《右江医学》2019,(11):851-85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对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肩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肩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Mayo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5.
《河南医学研究》2019,(19)
目的研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09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闭合组(54例)和小切口组(55例)。予以闭合组闭合复位固定治疗,予以小切口组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度(伸展度、屈曲度)及生活质量(QLSCA评分)。结果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伸展度、屈曲度、QLSCA评分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82%(1/55)]与闭合组[11.11%(6/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可显著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肘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河南医学研究》2019,(2)
目的观察基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均接受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使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MEPS和CMS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MEPS和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加快肱骨干骨折患者肘关节和肩关节功能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索红外偏振光照射联合康复运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的12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三门峡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根据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观察组(62例)接受分阶段康复训练联合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对比各时间段炎症因子、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量表(WOMAC)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9(MMPS-9)、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治疗后1、2周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屈曲ROM、KSS评分优于对照组,僵硬度评分、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WOMAC总分、NO、MMPS-9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康复训练,可更好改善患肢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8.
79.
80.
目的观察经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对34例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经肘后侧入路分别显露尺骨冠状突、桡骨头、侧副韧带,根据骨折部位、骨折块大小选用相应固定方式,同时修复内外侧副韧带。结果 34例获随访平均14个月,平均肘关节伸屈范围110°,平均屈曲受限15°。至随访结束,MEPS评分平均为81分(78~96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4例。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经肘后侧切口修复冠状突骨折、重建肘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