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4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631篇
内科学   985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11篇
综合类   2453篇
预防医学   164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142篇
  24篇
中国医学   608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01.
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RS监测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单独用药对72株MRS的MIC90分别为2.0mg/L、16.0mg/L、64.0mg/L、64.0mg/L,而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MIC50分别为2.0mg/L、1.0mg/L、1.0mg/L。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协同作用为主,并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RS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或其它有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防感染菌的变迁及出现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MRS。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编码的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组织标本84份,使用S-P 法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P-gp、谷光甘肽S转移酶( GST-π)及热休克蛋白( HSP70)、p53的表达情况,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P-gp、p53、GST-π、及HSP70、p53之间协同表达关系。结果:P-gp 表达阳性率为50%(42/84),HSP70表达阳性率为61.9%(52/84),p53表达阳性率为52.4%(44/84),GST-π表达阳性率为40.5%(34/84);相关性分析显示,GST-π与P-gp无协同表达(r=0.146,P>0.05),HSP70与p53有协同表达(r=0.626,P<0.05),p53与P-gp有协同表达(r=0.763,P<0.05);P-gp表达对对乳腺癌10年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COX模型乳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因素、GST-π表达均不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P-gp 表达、p53表达、HSP70表达均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同时检测MDR1、HSP 7、p53和GST-π的表达,可为乳腺癌临床耐药性的判断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3.
【摘要】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并已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和静脉留置针的322例患者,将其中使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通路行CT增强扫描的2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选择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4.1%)低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从进入检查室到开展CT检查耗时、CT检查结束后处理通路耗时、合计耗时分别为(3.31±0.66)min、(4.05±0.76)min、(7.36±1.01)min,对照组分别为(5.56±0.86)min、(7.79±0.68)min、(13.35±1.05)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应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作为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的静脉通路,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武汉市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2014年6月30日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359例MDR-TB患者,采用标准化与个体化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59例MDR-TB患者治愈率为73.3%(263/35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76.6%(95/124)和71.5%(168/235),复治涂阳患者中的复治失败者的治愈率最低(57.9%,22/38)。359例MDR-TB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315/359),耳鸣或听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关节肿痛发生率分别为50.8%(160/315)、46.0%(145/315)和43.2%(136/315);环丝氨酸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3%(6/113)。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为治疗后的2~6个月。结论武汉市MDR-TB治愈率较高,其中全程免费政策、合理治疗方案、规范化管理及患者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策略是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湘潭县农村居民耐多药结核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农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湘潭县"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耐多药结核病与非耐多药结核病(泛耐药患者除外)的农村居民患者各76名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耐多药结核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家庭总收入低、低体重(BMI18.5)、文化水平低、结核病接触史、既往不规则结核病治疗史、复治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收入低、结核病接触史、既往不规则结核病治疗史是结核病患者产生耐多药的主要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1.667(1.105~2.391)、3.471(2.230~5.314)、4.836(3.119~7.538)。结论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对家庭困难的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深圳市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诊的178例MDR-TB患者和356例敏感性结核(DS-TB)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可能导致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5岁年龄组(OR=2.704,95%CI=1.239~5.899,P=0.012)、既往有抗结核治疗史(OR=19.815,95%CI=10.411~37.716,P0.01)、结核空洞(OR=1.701,95%CI=1.101~2.628,P=0.017)和不规律服药(OR=2.063、95%CI=1.035~4.115、P=0.040)发生MDR-TB的风险较高;已婚(OR=0.187、95%CI=0.089~0.392、P0.01)发生MDR-TB的风险较低。结论 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建议进一步加强早期发现、快速诊断、规范诊疗,强化健康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确保患者接受全程规范治疗,从而降低MDR-TB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五肽、复方氨基酸双肽两种药物所取得的疗效。方法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2月15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A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结核;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胸腺五肽+复方氨基酸双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69.33%,低于B组患者(93.33%);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以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6(interleukin 6,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B组较于A组降低程度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A组的痰菌转阴率达到62.67%低于B组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复方氨基酸双肽联合方,可有效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痰菌转阴速度,提高结核病灶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阐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MRSA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株ST239型MRSA临床分离株,采用1/10和1/2最小抑菌浓度(MIC)亚胺培南与其体外共培养1.5、6.0和12.0h,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亚胺培南)、1/10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10MIC浓度亚胺培南)和1/2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2MIC浓度亚胺培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MRSA株毒力相关基因纤维黏连蛋白A(fnbA)、葡萄球菌蛋白A(spa)、α溶血素(hla)、白细胞毒素D(lek-D)和E(lek-E)、肠毒素A(sea)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MRSA株体外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共培养6.0和12.0h时,1/2MIC组MRSA株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1.5和6.0h时,6个MRSA毒力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培养12h时,1/10MIC和1/2MIC浓度组MRSA株各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未能检测到。结论: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ST239型MRSA多种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效应,高浓度亚胺培南可抑制MRSA的体外增殖,提示亚胺培南对于重症MRSA感染患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采用安全管理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进行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有30例出现痰菌阴转,痰菌阴转率为90.91%.对照组中有24例,痰菌阴转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31例,93.9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24例,75.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0.
苗新宇 《黑龙江医学》2019,43(7):729-73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临床预后情况,为指导临床ICU监管病患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筛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间ICU内血培养阳性患者330例,评价并分析在ICU内发生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危险因素。结果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7.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在ICU内发生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既往史、侵入性操作、血浆白蛋白水平、ICU住院天数及总住院天数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脑血管疾病、既往手术史以及中心静脉置管为ICU内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培养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发生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与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既往脑血管疾病、既往手术史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明显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