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3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77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1577篇
药学   595篇
  5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翼状胬肉病灶进行精准分割。

方法:在PSPNet模型结构的基础上构建Phase-fusion PSPNet网络结构用于翼状胬肉病灶的分割,该网络在金字塔池化模块后接入阶段上采样模块,以分阶段增大为原则逐步上采样,减少信息丢失,适合于边缘模糊的分割任务。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提供的翼状胬肉眼表图像517张分为训练集(330张)、验证集(37张)、测试集(150张),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图像用于训练,测试集图像仅用于测试。比较翼状胬肉病灶智能分割和专家标注的结果。

结果:构建Phase-fusion PSPNet网络结构针对测试数据集的翼状胬肉病灶分割单类平均交并比(MIOU)和平均像素精确度(MPA)分别为86.31%和91.91%; 翼状胬肉单类交并比(IOU)和像素精确度(PA)分别为77.64%和86.10%。

结论: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翼状胬肉病灶的精准分割,有助于为医生进行进一步疾病诊断和手术建议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实现翼状胬肉智能诊断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对合并翼状胬肉的患者同时施行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6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的患者,使用前房维持器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行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后随访30~90(平均43.5)d。观察术后单纯球镜矫正视力、并发症、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薄层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34例视力>0.3。角膜创面3~5d愈合,无1例胬肉复发,无新生血管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现象。结论:防盲手术中对合并翼状胬肉的患者同时施行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移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给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70例(78只眼)采用综合治疗,随访年。结果 :经综合治疗,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85%;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3~5天。结论:翼状胬肉综合治疗后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退翳明目汤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患者基础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84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41眼)和对照组(30例,43眼)。治疗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予以退翳明目汤口服,对照组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4周干眼症状计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内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计分与术前比较有所提高,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术后2周、4周Schirmer-Ⅰ试验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2周、4周BUT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两组术后2周、4周治疗组干眼症状计分、Schirmer-Ⅰ试验、BUT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随访29例(40眼),复发率为0,对照组随访28例(40眼),复发率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配合口服退翳明目汤能够减轻患者干眼症状,促进泪液基础分泌量,改善泪膜稳定性,降低术后胬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86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48眼)和对照组29例(38眼),干预组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干预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自体角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格、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31例35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男15例17只眼,女16例18只眼;年龄45 ~ 65岁,平均52.3岁.均为一次单纯切除术后复发者,距上次手术时间>2年,复发胬肉均侵及角膜透明区内4 mm以上.全部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31只眼(88.6%)治愈,角膜上皮光滑;4只眼(11.4%)复发,其中1只眼术后3个月复发,3只眼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 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是一种治疗复发性胬肉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麦考酚酸( MPA)对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PFB)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PFB及Tenon囊成纤维细胞(TFB),以丝裂霉素C(MMC)为对照,MTT比色法、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 -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观察MPA对PFB的生长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PA对PFB、TFB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MPA可显著抑制PFB、TFB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不引起TFB的凋亡或坏死.MPA作用后,PFB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减少.结论 MPA对PFB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引起TFB的凋亡或坏死,且主要抑制在PFB的DNA合成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前注视训练在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做术前注视训练,对患者术中调整眼位次数、术中调整显微镜次数、术中保持注视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调整眼位次数和调整显微镜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中注视保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注视训练,保证术中眼位的固定,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完善了术前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99.
1 病例资料 男,63岁. 因右眼翼状胬肉术后10 d,术眼异物感、畏光就诊.患者10 d前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手术,术后给予氟米龙眼液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点眼,1周后复查时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吴清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16-5316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海口市人民医院400例(44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术后随访1 a。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能够显著降低胬肉切除的复发率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