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2篇
  免费   1878篇
  国内免费   2377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360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2067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6299篇
内科学   3506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303篇
特种医学   18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4182篇
综合类   12661篇
预防医学   1715篇
眼科学   387篇
药学   4268篇
  32篇
中国医学   2518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666篇
  2022年   580篇
  2021年   772篇
  2020年   744篇
  2019年   813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750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1034篇
  2014年   1706篇
  2013年   1769篇
  2012年   2406篇
  2011年   2702篇
  2010年   2514篇
  2009年   2661篇
  2008年   3039篇
  2007年   2784篇
  2006年   2553篇
  2005年   2843篇
  2004年   2302篇
  2003年   1926篇
  2002年   1498篇
  2001年   1219篇
  2000年   974篇
  1999年   812篇
  1998年   641篇
  1997年   548篇
  1996年   484篇
  1995年   385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探讨钙调素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I组为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Ⅱ、Ⅲ、Ⅳ组为实验组,分别间断缺氧1、2、3周,而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磷酸二酯酶法测定四组大鼠肺组织Ca^2+含量及CaM活性。  相似文献   
43.
L-丙酰肉碱对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体外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丙酰肉碱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指标;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观察L-丙酰肉碱对Fenton体系及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有氧体系产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L-丙酰肉碱静脉给药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的发生(P<0.05),促进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心力环面积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均明显增高(P<0.05);静脉注射L-丙酰肉碱100mmol/L时促进Fenton体系OH的产生,而500mmol/L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L-丙酰肉碱明显抑制DMSO碱性有氧体系OS的产生。结论:L-丙酰肉碱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推测它对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再灌注损伤保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4.
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采集休克前后及缺血──再灌流后颈动脉血液样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休克以及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明显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或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于休克及再灌后下降(P<0.05),但再灌期与休克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休克前后、休克与再灌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变化进行分析,两者无相关性(分别为r=0.1666和r=—0.4409)。本研究表明,单纯的输血输液不能明显地改善休克状态。至于休克及再灌后PGI2变化的机理及其在休克中的作用,值得重新认识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5.
项红军  赵佐庆  李纪鹏  张志培 《医学争鸣》2002,23(21):1974-1977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后血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变化以及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肺组织的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 ,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NO浓度0min明显升高,2h时降低,随后升高,7d时达高峰,SOD浓度0min明显下降,2h 时升高,随后下降,7d时达最低,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再灌注0min,Bax,Bcl-2阳性细胞率增多,30min时Bax,Bcl-2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分别为17.1%和78.1%,Bcl-2表达高于Bax,两者差别显著(P<0.01),2h时降低,其后升高,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分别为94.1%和83.4%,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血中NO,SOD的浓度变化和Bax及Bcl-2阳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可能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46.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孕龄为12-16天的母鼠,从胎脑中分离神经细胞,进行培养、鉴定。用出生7天的SD大鼠的新生鼠制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7天后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组,n=16只),同时设置对照组,只注射磷酸缓冲液(对照组,n=8只),8-10周后,作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取脑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从大鼠胎脑中成功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绝大多数的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接爱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大鼠组织中可见存活的移植细胞,并和宿主脑组织融合在一起。结论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从胎脑组织中培养出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细胞与宿主的脑组织融合在一起,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移植神经干细胞是治疗缺氧缺知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扫描仪测量脑梗死面积的方法.方法:利用扫描仪扫描红四氮唑染色的梗死脑组织,计算机测量脑梗死面积.结果:扫描所得图像更为清晰,可观察到微小的变化,测量灵敏度可达1 mm2.结论:扫描仪扫描测量脑梗死面积方法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多种标本的测量.  相似文献   
48.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孙立江  李玉军  石景森 《医学争鸣》2002,23(18):1683-168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方法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干预下 ,大鼠肾脏缺血 6 0 min,再灌注 2 4h后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醇 (MDA)、内皮素 - 1(ET- 1)变化 ,及其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 SOD分别是 (10 3± 18) KNU· L- 1和 (88± 14) KNU· L- 1 ,MDA分别是 (9.0± 0 .8)μmol· L- 1和 (10 .7± 0 .9) μmol· L- 1 ,ET- 1分别是 (131± 43) ng· L- 1和 (175± 47) ng· L- 1 ,川芎嗪治疗组 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 MDA和 ET- 1水平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川芎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 (5 .75± 3.0 2 ) %和 (8.97± 3.41) %,川芎嗪组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结论 川芎嗪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 .  相似文献   
49.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50.
窒息鼠脑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变化与脑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窒息对鼠脑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通过“延迟剖宫产术”致胎鼠宫内窘迫,实验分空白对照组,窒息15min组,窒息30min组,窒息15min复氧30min组,窒息30min复氧30min五个实验组,每组各取8例测试脑组织TAP的活性及含水量,结果:窒息后鼠脑TPA活性与含水量均升高(P<0.01),结论:窒息可致TAP活性增高,同时发生脑水肿,高活性的TPA可能是脑缺氧缺血致不可逆神经元损伤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