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25篇 |
免费 | 1860篇 |
国内免费 | 26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52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1748篇 |
口腔科学 | 152篇 |
临床医学 | 4540篇 |
内科学 | 9096篇 |
皮肤病学 | 244篇 |
神经病学 | 1304篇 |
特种医学 | 112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1520篇 |
综合类 | 11212篇 |
预防医学 | 2810篇 |
眼科学 | 69篇 |
药学 | 4683篇 |
125篇 | |
中国医学 | 3781篇 |
肿瘤学 | 2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1篇 |
2023年 | 1000篇 |
2022年 | 1236篇 |
2021年 | 1514篇 |
2020年 | 1089篇 |
2019年 | 1057篇 |
2018年 | 562篇 |
2017年 | 1017篇 |
2016年 | 1112篇 |
2015年 | 1284篇 |
2014年 | 2100篇 |
2013年 | 2097篇 |
2012年 | 2708篇 |
2011年 | 2732篇 |
2010年 | 2449篇 |
2009年 | 2330篇 |
2008年 | 3327篇 |
2007年 | 2438篇 |
2006年 | 2232篇 |
2005年 | 2229篇 |
2004年 | 1487篇 |
2003年 | 1233篇 |
2002年 | 973篇 |
2001年 | 744篇 |
2000年 | 557篇 |
1999年 | 472篇 |
1998年 | 394篇 |
1997年 | 348篇 |
1996年 | 317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184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细胞因子与冠心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瑜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6,16(2):89-91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发生这些病变的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粘附分子的合成,促进血凝和血栓形成;γ-干扰素诱导内皮细胞等表达MHCⅡ类抗原;白介素-1对血管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相似;白介素-6可抑制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众多的细胞因子构成一复杂的网络,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2.
73.
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节段性、永久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管径50%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主动脉疾病。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一旦发生,病死率高达9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腹主动脉瘤虽然危险,但不是绝症,认识它,早发现早干预,就能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74.
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量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脂质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的脂质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脂代谢异常的特点为各种脂蛋白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现就我院1996~1999年住院的158人186次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些分析,观察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的差异。方法 对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卒中串联闭塞和颅内闭塞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63例,颅内闭塞45例。颅内闭塞组患者高血压史率高于串联闭塞组(77.8% vs. 52.4%, 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房颤、吸烟史,基线mRS、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侧枝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0天mRS 0-2分的患者比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 vs. 41.9%, 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 vs. 77.4%, P=0.026),但术后24-72小时血管再通的比例前组低于后组(57.1% vs. 77.2%, P=0.034)。最终梗死体积,颅内闭塞组小于串联闭塞组(20.1 vs. 34.5, P=0.025)。术后NIHSS评分,90天EQ-5D-5L评分和BI指数等其他次要结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90天内的死亡率,发生的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率,5-7天时在另外的血管区域新发脑梗死,以及新流域栓塞的患者百分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小时再通率更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与颅内闭塞相仿。 相似文献
77.
78.
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早期中膜与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方法:球囊导管损伤大鼠的颈总动脉后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24h 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阳性平滑肌细胞出现,阳性细胞率分别于术后第2,5d出现高峰。术后第2,3d迁移细胞的出现率最高。术后第3d,88.8%迁移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术后第3d中膜平滑肌细胞特别是内层的为合成型,并且与细胞外基质连接稀疏,基底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被消失。结论:动脉损伤后,中膜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性降低,中膜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被消化,增生活跃的细胞向内膜的迁移性增高。迁移至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术后早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组与常见规治疗组的疗效及术后早期出血与恢复状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绞痛控制有显性差异;术后两组第一个24小时出血量、输血量;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的例数;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时间均无显性差异。结论:适当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控制旁路移植术前症状,对手术早期恢复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