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建立石见穿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以甲醇-0.1%冰醋酸(20:80)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丹参素进样量在1.9248~5.7744肛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2%。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石见穿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王惠娟  李树鹏  姚华 《淮海医药》2007,25(6):569-571
宫瘤宁胶囊为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子宫瘤的中成药,处方由海藻、三棱、蛇莓、石见穿、党参、山药等十味中药组成.  相似文献   
53.
中药石见穿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宏  关枫  王锐 《中国药房》2006,17(24):1909-1910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亦名紫参、小丹参(《植物名实图考》)、月下红(《苏州本产药材》)、石打穿、石大穿(《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紫丹花(浙江)、红参根(安徽)等,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文献资料和临床研究表明,石见穿治疗肝炎、癌症及妇科疾病疗效显著。笔者就近年来其在品种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药材鉴别、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思路。1品种考证石见穿始载于《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54.
蔡兴锐  黄芬  刘韵  许丹妮  曾江正 《西部医学》2022,34(7):954-959+965
目的 探讨石见穿多糖(PSSC)对肝腹水H22荷瘤小鼠的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BALB/c小鼠80只,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环磷酰胺组(CTX,20 mg/kg)、PSSC组(20、40和120 mg/kg),每组16只。观察各组小鼠腹部周长、体重、生存率及生存时间;采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玫瑰花结实验观察T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ELISA法检测血清和腹水中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TUNEL法检测H22细胞凋亡;Caspase比色法测定Caspase-3和Caspase-8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1(Jak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SC组的腹部周长和体重显著下降,而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与CTX组相比,PSSC 40、120 mg/kg组腹部周长和体重下降,而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SSC组小鼠SI及EtRFC随PSSC治疗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CTX组相比,PSSC 120 mg/kg组SI及EtRFC百分比升高(均P<0.05)。ELIS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SC组H22肿瘤小鼠血清和腹水中的IL-2、IFN-γ和TNF-α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VEGF表达降低;与CTX组相比,PSSC 120 mg/kg组小鼠血清和腹水中的IL-2、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而VEGF表达下降(均P<0.05)。TUNEL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SSC呈剂量依赖性增加H22细胞凋亡数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SSC浓度的增加,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上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PSSC组Jak1、Stat3和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Bax/Bcl-2比值上升。结论 石见穿多糖对H22 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与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从而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测定各个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5株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于5株人肿瘤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是石见穿发挥体外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56.
石见穿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石见穿全草的水溶性化学成分及进行含量分析。方法:利用水提、有机溶剂萃取及采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石见穿水提取物中分得丹参素和迷迭香酸。HPLC色谱条件下,丹参素进样量在1.48~7.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丹参素加样回收率(按丹参素钠计算)平均值为102.8%,RSD=1.04%;原儿茶醛进样量在0.05~0.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原儿茶醛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1.5%,RSD=0.72%。结论:为石见穿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丹参素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率。方法:培育Lewis肺癌小鼠,腹腔注射石见穿多糖注射液和顺铂进行治疗,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结论:石见穿多糖注射液对于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方法高效液相分析使用MIcrosorb-MV 100-5 C18柱,流动相甲醇-1%醋酸水溶液15:8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研究的浓度线性范围内两种组分具有良好的分离度。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的平均价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3%(1.35)和102.50%(0.59)。结论该方法是同时测定石见穿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的一种方便高效液相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石见穿多糖(PSSC)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Ga I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SSC 30和100 mg·kg~(-1)给药组。给药组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给药结束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ip给予LPS 10μg·kg~(-1)和Gal N700 mg·kg~(-1),制备小鼠ALF模型。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及肝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的相对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胱天蛋白酶3活性测试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胱天蛋白酶3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杂乱,胞质皱缩,细胞边界模糊,可见较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明显的肝组织内出血,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MDA和ROS含量分别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2.2倍和4.3倍(P<0.01),GSH含量下降至51%(P<0.01),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性分别降低至74%,36%和42%(P<0.01),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胱天蛋白酶3活性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5.3倍(P<0.01)。与模型组相比,PSSC组小鼠存活比例明显升高(P<0.01);小鼠肝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下降(P<0.01);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降低(P<0.01);胱天蛋白酶3活性降低(P<0.01)。结论 PSSC对LPS和Gal N联合诱导的小鼠ALF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肝氧化应激、抑制肝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60.
摘要:目的:探讨石见穿多糖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SMCs,不同剂量(0.25,0.5,1 g·L-1)的石见穿多糖干预oxLDL诱导的HASMCs、或oxLDL诱导转染DSCAM-AS1小干扰RNA的HASMCs、或1 g·L-1的石见穿多糖干预oxLDL诱导的转染DSCAM-AS1过表达载体的HASMCs后,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DSCAM-AS1和miR-129-5p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DSCAM-AS1和miR-129-5p调控关系。结果:石见穿多糖可降低oxLDL诱导的HASMCs的OD值、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及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石见穿多糖可降低oxLDL诱导的HASMCs中DSCAM-AS1表达(P<0.05),而促进miR-129-5p表达(P<0.05),DSCAM-AS1靶向结合并负调控miR-129-5p表达。沉默DSCAM-AS1可降低oxLDL诱导的HASMCs的OD值、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数及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DSCAM-AS1逆转石见穿多糖对oxLDL诱导的H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石见穿多糖可抑制oxLDL诱导的HASMCs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DSCAM-AS1/miR-129-5p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