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5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75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952篇 |
内科学 | 227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60篇 |
综合类 | 2188篇 |
预防医学 | 470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168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847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130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463篇 |
2010年 | 440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365篇 |
2004年 | 347篇 |
2003年 | 351篇 |
2002年 | 280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1.
目的观察腹腔双套管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中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6 d意外拔除T管,9例术后30 d常规T管造影胆管下端无梗阻后拔除T管,12例患者均发生胆漏合并胆汁性腹膜炎,发生胆漏的时间为拔除T管后30 min至8 h。6例行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治愈,2例行双套管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胆管穿刺引流联合肝周穿刺引流治愈,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治愈,1例行双套管治疗无好转,剖腹探查,并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带管出院。结论胆道术后T管拔除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体征,自制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6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查结果分为无残余组(184例)和残余组(32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可能引起结石残余的相关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16例患者中,总结石残余发生率为14. 8%,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既往结石手术史、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肾功能不全、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石最大截面积、结石累计肾盏数目、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术中出血并发症是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术后结石残余由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最大截面积越大、结石累计肾盏数目越多、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以及术中伴有出血并发症,术后结石残余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经验。方法输尿管下段嵌顿性结石患者35例,左侧16例,右侧19例,单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2例,结石最大直径1.3~2.5 cm,平均直径(1.85±0.50)cm,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完成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术,术中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手术部位引流管,其中5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取石并切除狭窄段后施行输尿管膀胱再接术。结果3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经腹腹腔镜切开取石和5例兼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全部成功,效果满意。手术时间30~130分钟,平均(65.30±28.14)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 ml,平均(40.57±26.51)ml,术后住院时间5~10天,平均(6.92±1.15)天。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4天,平均(3.80±1.33)天。术中均未见肠管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漏尿,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者未出现输尿管反流和输尿管下段再狭窄。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术,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4.
王柱红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7):604-605
目的对412例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进镜法对41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和取石治疗。结果412例患者经输尿管镜成功取出结石372例,成功率为90.3%;中下段结石治疗后排出,6例入镜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输尿管镜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尤其是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采用直接进镜法,术后留置输尿管导管,可提高取石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5.
柿粪石性肠梗阻临床上较少见,且易与其他机械性肠梗阻相混淆,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本病患者13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6.
粪石性肠梗阻1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粪石性肠梗阻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粪石性小肠梗阻14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3~57岁,15岁以下4例,15~57岁10例。术前均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术中发现为粪石性肠梗阻,追问病史,发病前有进食柿子史5例,进食山楂史4例,且多为饥饿时进食,食后至发病时间多为5~7h,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2d,最长5d。3例有便秘史,2例无明显原因。本组均经手术治疗,术中见小肠梗阻部位为卵圆型团块,最大6cm×5cm,最小4cm×3.5cm,呈“瓶塞状”阻塞,梗阻近端的…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胆排石冲剂Ⅰ号(96g/kg)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能明显增加胆汁流量,小白鼠(88g/kg与176g/kg)灌胃给药,能明显增加胆囊重量(含胆汁),证明该剂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该药能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上述药理作用为通胆排石冲剂Ⅰ号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部分药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采用钬激光和第四代EMS(Electro Medical Systems,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或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鹿角型肾结石患者83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平均碎石清石时间、平均出血量、近期和远期结石清除率及手术严重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碎石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832例患者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所有病例均单通道碎石。钬激光组术后5d结石清除率为76.0%,平均碎石时间(51±6.3)min,平均碎石清石时间(97±5.6)min,平均出血量(75.3±7.6)ml。EMS组术后5d结石清除率为83.5%,平均碎石清石时间为(78±5.0)min,平均出血量(65±7.0)ml。术后1个月时钬激光组和EMS组结石排除率分别为87.0%和91.8%。两组相比,EMS组的平均碎石清石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及远期结石清除率均优于钬激光组(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顽固性高热、严重血尿、肾周血肿、气胸、穿孔、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联合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鹿角型肾结石与钬激光相比,具有更加安全、高效的优势。但对于质地较硬的结石两者联合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0.
病人:男性,57岁。因突发右上腹疼痛7h入院。既往曾因胆囊结石,复发胆总管结石.分别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等两次手术。体检:T36.8℃、P96次/min、R22次/min、BP100/60mmHg,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腹平坦,右上腹可见一纵一斜两条切口瘢痕,右上腹腹肌稍紧张,轻度压痛。B型超声检查示:胆囊已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