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42篇
  免费   3156篇
  国内免费   3207篇
耳鼻咽喉   382篇
儿科学   617篇
妇产科学   345篇
基础医学   3588篇
口腔科学   3079篇
临床医学   10112篇
内科学   3042篇
皮肤病学   7385篇
神经病学   818篇
特种医学   24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9161篇
综合类   18011篇
预防医学   5860篇
眼科学   895篇
药学   7420篇
  102篇
中国医学   4964篇
肿瘤学   1395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762篇
  2023年   1633篇
  2022年   1881篇
  2021年   2297篇
  2020年   1779篇
  2019年   1256篇
  2018年   743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367篇
  2015年   1592篇
  2014年   3249篇
  2013年   3252篇
  2012年   4548篇
  2011年   4896篇
  2010年   4682篇
  2009年   4559篇
  2008年   5846篇
  2007年   4710篇
  2006年   4503篇
  2005年   4727篇
  2004年   3650篇
  2003年   3155篇
  2002年   2500篇
  2001年   2104篇
  2000年   1541篇
  1999年   1334篇
  1998年   1075篇
  1997年   941篇
  1996年   776篇
  1995年   710篇
  1994年   616篇
  1993年   393篇
  1992年   355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对牙周膜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雌激素对体外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以探讨雌激素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SD大鼠来源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培养至第四代,建立体外创伤模型,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和含雌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测量细胞迁移情况,运用MTT、酶联检测仪测定细胞的增殖速度,对细胞的ALP进行提取和测定。结果:MTT结果硅示加入雌激素对该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在含雌激素的培养基中成纤维细胞的迁移速度加快;同时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ALP表达娃著提高。结论:雌激素能明显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骨再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组织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生长因子因其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把生长因子作为重要激活物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立体培养等联系在一起,成为构建骨组织再生修复必不可少的要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主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但由于其促进成骨与毛细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使其在促进骨再生修复方面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它还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现就bFGF在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及其在细胞因子网络中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tch信号转录调控因子CBF1(RBP—Jκ)对核心结合因子Cbfal基因启动子和骨钙素基因启动子区域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CBF1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CBF1;将梯度浓度pCMV—Tag4/CBF1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共转染两成骨前体细胞系Kusa—A1和Kusa-O,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结果:随CBF1浓度增加,Kusa—A1和Kusa-O细胞中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均逐渐提高。统计分析表明:Kusa—A1细胞中1/40μg/μL实验组两启动子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Kusa-0细胞中1/40μg/μL实验组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转录调控因子CBF1可以促进Cbfa1和Ose2元件启动子活性,从而可能对细胞的成骨性分化有正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5岁,公司职员。因“上唇皮肤小肿物1年多”来诊。患者约1年多前偶尔发现上唇正中上份有一小结节,稍突起,如黄豆大小,缓慢增大,无疼痛不适感,疑为瘢痕要求切除。检查见上唇人中近鼻小柱有约1.0cm×0.8cm×0.8cm肿物,略呈分叶状,边界较清楚,基底活动,中等硬度,无压痛,表面皮肤见少许微小血管。既往无上唇外伤史,否认“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口腔及全身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上唇皮肤混合瘤”。于局麻下行上唇肿物摘除术,肿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所见:低倍镜下见肿瘤主要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呈腺管样结构。内层为导…  相似文献   
16.
牵引成骨术(DO)中新骨的形成具有胚胎骨的发生和正常骨折愈合的某些特征,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BMPs与DO的生物学联系、作用调节机制、外源性BMPs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瘤性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克隆体外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瘤性成牙骨质(CTM)细胞和牙周膜(PDL)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分别观察细胞的钙化形态并检测培养液中骨钙素(OC)的含量。结果:其钙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弥散型钙化,一种为结节状钙化。PDL组结节状钙化为细胞钙化总数的16%,而CTM组结节样钙化为钙化总数的62%(P<0.01)。两种钙化形式的克隆细胞16d时的OC含量有明显的不同。结论:结节状钙化形式可能是成牙骨质细胞钙化的特有形式之一,这对今后牙周细胞的移植和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hbFGF)、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1(rhTGF β1)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单独和联合使用 ,对骨髓基质细胞 (BMSC)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和钙化能力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分别用一定浓度的rhTGF β1(5 μg/L)、rhBMP 2 (2 0 0 μg/L)和rhbFGF(1μg/L)单独或者联合应用 ,测定第 12、14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加入矿化诱导液 ,用Vonkossa染色 ,检测 10、2 0和3 0天的钙化情况。结果 :rhBMP 2可增强BMSC的ALP活性 ,rhbFGF和rhTGF β12种因子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抑制BMSC的ALP活性 ,rhTGF β1和rhBMP 2以及rhbFGF和rhBMP 2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3种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 ,抑制BMSC的ALP活性 ,研究发现f b组和b组可显著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 ,增强细胞的矿化能力 ;其它各组对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矿化能力无显著作用。结论 :生长因子rhBMP 2(2 0 0 μg/L)单独应用和rhbFGF(1μg/L)在此浓度下结合使用可以提高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钙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骨牵张间隙内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所有大鼠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并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2组。牵张结束时,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MSCs;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2组牵张间隙内均形成了骨痂组织,但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显著多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张间隙内行自体骨髓MSCs移植,可有效促进新骨形成,缩短固定期;该方法对众多的颅颌面外科畸形的矫治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动态张、压应力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动态张、压应力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用Forcel四点弯曲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施加不同动态的张、压应力(强度为1 000、2 000、4 000 μstrain,加力时间为0、1、2、4、8、12 h),经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施加不同动态张、压应力后细胞形态变化,细胞骨架荧光染色强度测定分析细胞骨架F-acti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加力后细胞骨架形态和微丝蛋白发生规律性变化;细胞F-actin荧光染色强度正常→下降→正常;细胞骨架对张、压应力作用的反应敏感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一定的张、压应力范围内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