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4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探究白芍总苷对肠缺血再灌注(IIRI)大鼠Cajal 间质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 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芍总苷组,每组15 只。造模前7 d,白芍总苷组给予白芍总苷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 次/d。手术完成后12、24 h,测定小肠推进率;HE 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学变化,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铅双重电子染色观察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 检测小肠组织中C-kit、SCF 及Cx43 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2、24 h 时模型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2、24 h 时白芍总苷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光学显微镜下,白芍总苷组大鼠肠道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黏膜间水肿、充血明显改善;透镜下,白芍总苷组大鼠肠Cajal 间质细胞明显改善,线粒体肿胀减少,自噬体减少,可见缝隙连接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小肠中SCF、C-kit 以及Cx43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大鼠的SCF、C-kit 及Cx4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白芍总苷预处理改善了IIRI,对Cajal 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kit/SCF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2.
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18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8批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共确定19个特征峰,分别来自方中当归(峰4、5、19)、桂枝(峰10、11、14)、白芍(峰6、9)、细辛(峰1、3、13、15、18)和炒甘草(峰7、8、12、16、17);各指标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78.47%~96.01%、甘草苷43.79%~94.62%、阿魏酸81.20%~131.24%、肉桂酸70.03%~106.75%、桂皮醛3.17%~5.50%、甘草酸31.08%~52.43%、细辛脂素9.63%~13.37%。结论 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为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通过收集阅读并分析有关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及药理的文献,综述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以渗漉法研究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芍药苷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浓度溶剂、不同浸渍时间、不同渗漉体积对芍药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由正交实验得出,浸渍24小时用15倍体积70%的乙醇渗漉提取可以获得较高的芍药苷提取率。结论:浸渍时间和溶剂浓度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而当渗漉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芍药苷的提取率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保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高脂饲料喂养建模后,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GST、SOD和GSH-PX酶的活性及MDA含量;测定血清中IL-1、TNF-α和TGF-β的水平;各组取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病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对照组大鼠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显著升高,经非诺贝特和白芍总苷干预后,模型组大鼠的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均降低回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LFD模型大鼠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干预治疗后,模型组大鼠SOD、GSH-PX活性大大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高脂引起的NAFLD模型大鼠有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异常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体外对不同化学体系和生物体系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Fenton反应生成·OH自由基,采用DPPH·自由基,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芍总苷溶液对化学体系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利用邻二氮菲-Fe2+-H2O2产生的·OH自由基造成红细胞膜破裂,以及肝、脑细胞脂质的过氧化,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白芍总苷溶液对生物体系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白芍总苷对·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为0.62 g/L。白芍总苷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50为6.6 mg/L;对·OH自由基引发的红细胞膜破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30.17 mg/L,对肝、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9、16.3 mg/L。结论白芍总苷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在不同体外实验体系中抗氧化量效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7.
余捷婧  吴金雄  梁亚凤  许舜军  杨柳 《中草药》2015,46(11):1673-167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和白芍Paeoniae Alba Radix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的HPLC方法,测定和比较32批不同产地和收集地赤芍和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量。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 nm和270 nm。结果结果显示,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783~50.10、1.094~70.00、2.367~151.5、7.823~500.6、3.125~200.0和0.348~22.25μg/m 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98.88%、99.25%、100.4%、104.2%、100.6%。结论赤芍和白芍药材样品中芍药内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量差异较显著,除芍药苷外,单萜苷类成分在白芍中量明显较高,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在赤芍特别是川赤芍中量普遍居高。  相似文献   
98.
李岩  李宁  赵飞飞  冯宗妹 《职业与健康》2014,(17):2525-252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缺氧无保护组]及TGP各干预组(剂量分别为50、100、200、400、800mg/L)。采用Na2S2O4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缺氧损伤模型,Na2S2O4于不同浓度TGP干预1h后加入,作用16h。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SK-N—SH细胞生长及形态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r)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各组SK—N—SH细胞的存活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K—N-SH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形态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SK-N-SH细胞呈圆形,较少有突起,为贴壁细胞,折光性较强;模型组多数细胞肿胀,折光度减弱,最终细胞成团、漂浮,并有许多细胞崩解物,TGP各浓度组均较模型组细胞数量较多,折光性明显增强,细胞裂解碎片减少,多数细胞重新贴壁伸展;TGP100、200、400、800mg/L干预组能够有效改善SK-N—SH细胞缺氧损伤造成的细胞死亡率的增加;TGP50、100、200、400、800mg/L干预明显抑制SK—N—SH细胞缺氧损伤造成的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加。结论TGP对AD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通过调控Caspase-3蛋白的表达影响神经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9.
[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儿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IU患儿149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65%,高于对照组的89.33%(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86%,与对照组的1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CIU患儿的疗效较好,用药安全性较高,可能与改善患儿机体的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扁平苔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及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白芍总苷治疗40例扁平苔藓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8进行检测。结果:扁平苔藓患者血清TNF-α及IL-8显著升高,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白芍总苷治疗扁平苔藓的有效率为85%。结论:白芍总苷治疗扁平苔藓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