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呃逆病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疾病.古代曾使用的相关名称有哕、吃忒、吃逆、打咯忒、打嗝、咳(欬)逆、逆、<食厄>逆等多个病名.每个朝代对于呃逆病证使用的词汇,因语言文字的变化或口语使用习惯的影响,在古代文献中,可发现主要常与噫、啘、咳逆三词有混淆的情形发生,因此弄清呃逆相关中医病名的内涵及呃逆一词在历朝沿革情形,对于开展该病的各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呃逆的历史演变及相关病名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2.
湿痹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痛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湿痹的源流进行考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湿痹归纳为五种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湿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湿痹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3.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吾师马融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教学中,无不强调与注重辨证论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灵活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发现手足口病这一病名,但根据该病有广泛的传染性,又并发皮疹,似属于温病中的"疫疹"范畴.现介绍导师马融教授治疗小儿癫痫伴有手足口病体会.  相似文献   
54.
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病名每每觉得甚是苦恼,与西医病名相比较,固然是在很多方面没有西医病名来得普及,很多人不能了解;但另一方面,中医病名自身在命名方面的很多不足也确实使得它在教学和临床中遭遇很多尴尬。以《中医外科学》(1)为例,参考目前临床使用的《中医病历规范书写手册》(2)(以下简称《手册》),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55.
林昭庚 《华夏医药》2008,3(3):147-150
“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此书之繁体版本是由台湾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出版,以[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ICD-9)为蓝本,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改以ICD-10为编辑架构,但两者都是以西医病名为主,包括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及新陈代谢疾病与免疫性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之疾病、精神疾患、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周产期病态、徵候、症状及诊断欠明确之各种病态、损伤及中毒等共十七章,共有九百九十七篇病名,每篇病名的编排分成六大部份,依序为:此书编号、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号、现代医学病名及定义、中医相关病名及文献出处、实验诊断、综论,皆有扼要、重点式地说明其定义、临床症状与实验诊断,并根据作者们多年的临床经验,选取适当的中医病名作为对照,所选取的中医病名以相关之中医文献为依据,并且于每篇综论部份中,以中西医的角度分别详细叙述该疾病的定义与临床症状,以及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依中西医理论,相对比较该疾病之中西医学上的相似点与相异点。该书第一版之编纂先後经历九年(一九九二年至二ОО一年),编者包含博士五人、博士班研究五人、硕士四人、硕士班研究一人以及学士一人,其中具有中西医师双重资格的共有十人。目前正在进行第二版的编辑,编者皆为医学中心之专科医师,包含博士二人、博士班研究八人、硕士十人、硕士班研究三人,其中具有中西医师双重资格的共有十五人。“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是一本以[中西医学一元化]为目标的医学书籍,希望能提供中医学者了解现代医学,西医学者能由此书认识我国传统医学,达成中西医学一元化目标,期共?  相似文献   
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统称冠心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原发性心脏停搏、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5型.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  相似文献   
57.
脑栓塞为西医病名,是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闭塞致脑组织急性缺血坏死。脑栓塞的栓子以心脏栓子占60% ̄75%,其次是脂肪、空气、癌栓、寄生虫等。小栓子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大栓子可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58.
针对中医病名的现状,从历史和临床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病证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精髓,从认识论和方法学上比较了中西医病名的异同,阐述必须坚持中医病名,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规范中医病名学术体系,推动中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9.
“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大多方剂的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以此治疗慢乙肝,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有关的病毒指标转阴,无法使之痊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并非是慢乙肝的全部病因病机。湿热毒邪是外因,是病之标;正气亏虚是内因,是病之本。…  相似文献   
60.
心痛病名之探讨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黄修涛(430073)指导徐木林考历代医籍,“心痛”之名不下30余种,有以病情之缓急命名者,如“卒心痛”;有以主要临床特征命名者,如“厥心痛”;有以脏腑命名者,如“肝心痛”;有以经脉命名者,如“足厥阴心痛”;有以病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