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7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15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88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1457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1篇
特种医学   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77篇
综合类   1512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308篇
  4篇
中国医学   53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AO分型A型的股骨远端骨折,选择DCS(动力髁螺钉)、顺行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长尸体股骨标本.制成相同标准的骨折模型.采用三种不同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并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相对牢固可靠.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抗压刚度较小(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的股骨远端A型骨折.宜采用交锁髓内钉,逆行交锁髓内钉更适宜。对不稳定型的骨折,DCS固定方法更为有效;优于其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2.
覆盖义齿的力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覆盖义齿是由基牙和黏膜组织共同支持,因两者承担He力的能力不同,在He力作用下移位程度不同,为了它们的健康有必要合理分配He力。本文分析了基牙和黏膜组织承担He力的特点及调整He力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程琳  王菊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8-1728
恢复椎体正常高度和脊柱生理曲率是胸腰段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设计研制“自控式椎体复位矫形器”用于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矫形器根据临床生物力学特点进行体位复位,是目前恢复检体高度的主要方法之一。该项课题已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国内领先水平。矫形器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44.
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用于四角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和方法.方法根据国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测量数据及解剖特点,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作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fou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取32侧成人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标本,分别采用NT-FCAC和克氏针固定,体外模拟四角融合术,用858型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858-MTS)测试其固定强度;2件NT-FCAC施加20~200N循环拉伸载荷(1Hz),观察NT-FCAC的形变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评价NT-FCAC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NT-FCAC固定臂产生的回复力可将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聚合于一体,体部可遮挡植入上述4处腕骨间关节间隙的松质骨,防止其滑脱;NT-FCAC组固定强度大于克氏针组(P<0.05);2件NT-FCAC发生形变达到6%时,施加的载荷次数分别为4 239次和4068次.结论NT-FCAC的设计符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的解剖特点,其固定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疲劳强度可满足四角融合术后达骨性愈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CPM在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应用CPM治疗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病人15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结论 在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MP,可显著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6.
兔颈椎终板胶原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兔退变颈椎运动节段力学参数的改变,观测其软骨终板胶原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退变的椎间盘显现异常力学特性作材料结构上的探讨。方法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保持45°低屈曲位5 h/d,取C5,6、C6,7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同时电镜观察终板胶原组织结构改变,总结分析终板材料的结构变化对运动节段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终板抗扭强度、抗压强度、断裂时的最大形变都低于对照组,胶原排列从有序、致密、规整到紊乱、松散、溶解,并随造模进程的深入而加剧。结论 长时间的应力不均状态,造成椎间盘终板材料力学特性改变;终板胶原结构改变是颈椎间盘生物力学性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7.
不同钉位布局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临东  丁轲轲  赵和庆 《中国骨伤》2006,19(12):730-732
目的:观察应用多枚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时采取不同钉位布局对骨折断端固定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操作中寻求最佳钉位布局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特制壮年人体尸骨股骨颈骨折模型,进行直视下解剖复位后,分别应用3钉倒三角形、3钉正三角形和双钉平行3种不同钉位布局内固定方法完成内固定。在生物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轴向压缩和扭转实验,观察不同生物应力下断端相对的位移距离、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和扭转强度等项目,取得试验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进行组间对比,观察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在3种钉位布局的内固定方法之中,以股骨矩核心下2~3mm处进钉位为下位顶点的倒三角形钉位布局能获得最坚强的固定效应,相同应力下其位移距离最小而各项刚度最大;而股骨矩核心上位和中下位双钉固定法固定效应最差,表现为相同应力下位移距离最大和各项刚度最小。结论:尽可能选择以股骨矩核心下2~3mm处进钉位为下位顶点的倒三角钉位布局法,尽可能减少应用双钉位布局法。  相似文献   
48.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针灸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及相关疾病的病理,压痛点诊察和选穴用针进行了探讨,认为软组织损伤表现为左病及或右右病及左病病理改变时,与人体脊柱两侧的应力失去平衡有关;较组织损伤的压痛反应大都位于肌肉起点附近,很少发生在肌肉的止点,这是由于当肌肉收缩时,关节的活动带动肌肉止点活动,缓冲了对抗的张力,提示针灸治疗必须熟悉解剖,有意识地诊察和选穴针刺压痛反应点,以提高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的  相似文献   
50.
人工种植牙——骨界面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种植牙生物畋学相容性是种植牙取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大或过小的应力均可引起种植牙周骨质的吸收或萎缩。本文通过种植牙牙形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数目、部位及载荷角度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长度、直径及下颌骨高度时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生物陶瓷涂层及种植牙弹性模量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骨界面的结合类型对应力分布的影响;部分及全口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种植牙内弹性连接体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