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468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73篇
  4篇
中国医学   548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正>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症状不一,并发症多,处理不当会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也是各个医院传染科常见的疾病。目前都以促肝  相似文献   
82.
王军霞 《北方药学》2018,15(4):80-81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甘露聚糖肽预防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参照组采用甘露聚糖肽予以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参照组渗出液消失时间为(8.96±5.71)d,骨折愈合时间为(17.69±1.55)d,感染控制时间为(15.88±5.67)d,住院时间为(19.78±6.59)d,皮肤愈合时间为(23.96±9.82)d,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分别为(6.67±3.96)d、(13.24±1.26)d、(11.85±3.03)d、(15.02±5.14)d、(20.11±8.04)d和6.52%,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甘露聚糖肽对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具有较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3.
曾志涛 《新中医》2021,53(15):12-16
目的:观察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恩替卡韦片治疗基础上给予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湿热蕴蒸证主症评分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大肠杆菌、肠球菌拷贝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陈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蕴蒸证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数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4.
产后风湿病顽固难愈,伍炳彩教授治疗本病常从辨方证入手,常把本病辨为柴胡桂枝汤证、清暑益气汤证、甘露消毒丹证、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证,及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证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在治疗以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中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尖锐湿疣( CA )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使用LEEP刀切除疣体后分别给予甘露聚糖肽胶囊及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阴道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胶囊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7.87%、复发率为2.1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3.7%、复发率为16.2%。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以耐受。结论在LEEP刀手术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甘露聚糖肽联合阴道用重组人干扰素α-2 b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清除Hpv亚临床感染,降低复发率,且无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申乐 《中国药业》2014,(1):48-49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2年国内文献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不良反应共69例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胸闷、喘憋、气促及支气管哮喘较多见。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中岩藻糖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声处理(300 W 100%,20 ℃,20 min);三氟乙酸(4 mol/mL)水解(110 ℃、2 h);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检测(HILIC-ELSD)法检测,Waters XBridgeTM Amide(150 mm×4.6 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氨水(90:10:0.2),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60 ℃。结果 岩藻糖的线性范围为0.100 4~1.004 mg/mL(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95.22%(n=6,RSD=1.1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对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鉴别实验进行研究。方法:对化学反应、免疫原性反应、蛋白质的鉴别反应进行测定。结果:9个厂家药品鉴别反应均呈正反应。结论:化学反应专属性强,免疫原性反应标准有待修改,增加蛋白质的鉴别反应。  相似文献   
89.
赖贵龙 《抗感染药学》2019,16(5):790-793
目的:评价甘露消毒丹不同给药时段对恙虫病患者祛虫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恙虫病患者93例资料,分析其采用甘露消毒丹口服治疗后不同治疗时间段(第1、2、3、4天)患者不同部位(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症状体征(腹胀、腹痛、呕吐和恶心)改善的评分值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即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第3天患者口腔、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双手(P<0.05),治疗第4天患者双足、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低于双手(P<0.05),而治疗第2、3、4天患者双手、双足、口腔和臀部皮疹消退率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5);治疗第2、3、4天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呕吐)评分值均明显低于腹痛评分值(P<0.05),治疗第2、3、4天临床症状(腹痛、腹胀、呕吐和恶心)评分值均明显低于第1天(P<0.05);治疗第2、3、4天患者IL-6、TNF-α水平测得值均明显低于第1天(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5)。结论:采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恙虫病患者的祛虫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血清中(1,3)-β-D葡聚糖[ (1,3) β-D-glucan,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具有高危IFI因素的住院患者44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成实验室诊断组和非实验室诊断组。分别采用定量检测、比色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G、GM和PCT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447例患者中实验室诊断组51例,非实验室诊断组396例。5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39例,GM试验阳性14例,PCT阳性41例。G试验、GM试验、PCT检测的敏感性为76.47%、27.45%和80.39%;特异性为76.77%、87.12%和66.67%;阳性预测值为29.77%、21.54%和23.70%;阴性预测值为96.20%、90.31%和96.35%;阳性似然比为3.29、2.13和2.41;阴性似然比为0.31、0.83和0.29;Youden指数为0.53、0.15、0.4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2.88%、阳性预测值为24.62%,阴性预测值为98.81%,阳性似然比为2.54,阴性似然比为0.09,Youden指数为0.5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G试验、GM试验、PCT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31、47.545、4.320和5.299,P值均<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均低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27、62.061和16.754,P值均<0.05),但与PCT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5,P>0.05)。结论 G、GM以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FI检出的敏感性,并且对IFI的诊断排除有很大的价值,从而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