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469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78篇
  4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魔芋葡甘聚糖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an,KGM)是从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块茎中提取的多糖,是一种低热量、难消化的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抗肿瘤、增强免疫和润肠通便等特殊作用。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良好的膨胀性、乳化性、生物降解性、凝胶特性及p H敏感性,在食品工业及生物医学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魔芋葡甘聚糖的药理作用及生物医学材料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 HCC组)、20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及20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GPC3、GS、HSP70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97,敏感度84.21%,特异度55.1%。 HCC组与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间血清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03,敏感度46.67%,而特异度79.66%;HCC组与其余3组血清HSP7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725,敏感度58.06%,特异度89.55%;针对AFP<200 ng/mL的HCC患者,仅HSP70的血清检测AUC达0.725,其他指标对于小肝癌的诊断AUC均未达0.7。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S、HSP70水平对诊断乙肝相关肝癌无临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5例。A组采用顺铂治疗,B组采用甘露聚糖肽治疗,C组采用IL-2治疗,D组采用顺铂+甘露聚糖肽治疗。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治疗有效率:D组>B组>A组>C组。B、D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内注射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所致胸腔积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岩藻聚糖硫酸酯FV对大鼠的抗血栓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岩藻聚糖硫酸酯FV 20、10、5、2.5 mg/kg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LMWHC)213 IU/kg组,每组各10只。分别在下腔静脉血栓模型、体外血栓模型和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中研究FV的抗血栓作用,比较血栓干湿质量并计算血栓抑制率。结果 FV 20、10、5、2.5mg/kg能够显著降低大鼠下腔静脉血栓、体外形成的血栓、动静脉旁路中血栓的干湿质量,对血栓湿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7.4%、94.3%、51.2%,对血栓干质量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1.8%、96.6%、64.0%,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结论 FV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量效关系好,具有开发为抗血栓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通过壳聚糖/葡甘聚糖膜单独、以及膜加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第4代人牙周膜细胞共同培养,观察壳聚糖/葡甘聚糖膜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比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共混膜对第4代细胞HPDLCs增殖影响及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对HPDL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加载bFGF后,HPDLCs增殖得到增强,且壳聚糖/葡甘聚糖膜比3:0和1:2的混合膜还可增强ALP的活性水平。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膜是一种潜在的牙周组织再生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采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HSCT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及非IFI组,应用统计软件分析GM试验的各项评价指标,发生IFI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及其与GM试验的相关性.结果 113例受者中,GM试验阳性共有45例,总阳性率39.8%(45/113);确诊和临床诊断IFI的39例受者中,GM阳性31例(79.5%).GM试验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86.2%,假阳性率13.8%,假阴性率20.5%,阳性预测值79.5%,阴性预测值86.5%,诊断符合率83.5%,Youden指数0.66.另外,发现GVHD、粒细胞缺乏及既往有真菌感染病史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而原发病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组IFI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真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52.7%,其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I者的有效率为66.7%,治疗前GM阳性者在治疗后GM值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GM检测阳性者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GM试验对HSCT后IFI具.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GM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抗真菌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7.
潘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194-2197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胸腔注入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50 m L加入20 m L生理盐水,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80 m L加入20 m L生理盐水,1次/周。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胸水指标和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4.10%和8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有效降低癌胚抗原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正>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临床表现症状不一,并发症多,处理不当会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也是各个医院传染科常见的疾病。目前都以促肝  相似文献   
79.
产后风湿病顽固难愈,伍炳彩教授治疗本病常从辨方证入手,常把本病辨为柴胡桂枝汤证、清暑益气汤证、甘露消毒丹证、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证,及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证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申乐 《中国药业》2014,(1):48-49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总结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12年国内文献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不良反应共69例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胸闷、喘憋、气促及支气管哮喘较多见。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