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619篇 |
免费 | 3391篇 |
国内免费 | 25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4篇 |
儿科学 | 581篇 |
妇产科学 | 403篇 |
基础医学 | 3223篇 |
口腔科学 | 2610篇 |
临床医学 | 6732篇 |
内科学 | 5671篇 |
皮肤病学 | 308篇 |
神经病学 | 1041篇 |
特种医学 | 21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4篇 |
外科学 | 3269篇 |
综合类 | 17071篇 |
预防医学 | 4588篇 |
眼科学 | 372篇 |
药学 | 8860篇 |
166篇 | |
中国医学 | 5201篇 |
肿瘤学 | 15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15篇 |
2023年 | 2202篇 |
2022年 | 2564篇 |
2021年 | 3144篇 |
2020年 | 1936篇 |
2019年 | 1926篇 |
2018年 | 976篇 |
2017年 | 1565篇 |
2016年 | 1528篇 |
2015年 | 1806篇 |
2014年 | 2668篇 |
2013年 | 2489篇 |
2012年 | 3215篇 |
2011年 | 3379篇 |
2010年 | 3205篇 |
2009年 | 3112篇 |
2008年 | 3822篇 |
2007年 | 3245篇 |
2006年 | 2846篇 |
2005年 | 3254篇 |
2004年 | 2336篇 |
2003年 | 2100篇 |
2002年 | 1661篇 |
2001年 | 1558篇 |
2000年 | 1181篇 |
1999年 | 958篇 |
1998年 | 789篇 |
1997年 | 803篇 |
1996年 | 700篇 |
1995年 | 609篇 |
1994年 | 502篇 |
1993年 | 322篇 |
1992年 | 315篇 |
1991年 | 303篇 |
1990年 | 290篇 |
1989年 | 237篇 |
1988年 | 100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苏荣彬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12):37-37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10岁,2002年3月因车祸致颏部外伤及舌断裂就诊。查体:生命征稳定,颏部软组织横形裂伤至骨面,无异物,舌尖1.5cm处裂伤,右边大部分全层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 ,针灸治疗中风有悠久历史 ,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近年来 ,笔者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大大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76例 ,女 48例 ,年龄最小 44岁 ,最大 86岁 ,平均年龄67.3岁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 ,无肢体运动障碍者不列入在内 ,所有患者均急性发病 1d~ 3d入院。其中有高血压史占 73 % ,冠心病史占 47% ,糖尿病史占 3 1% ,高血脂史占 …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VD进展情况。方法:通过针灸对VD在生化、脑电图、头针、体针、电针、穴位注射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针刺治疗VD疗效及其机理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对照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针灸治疗VD的优越性。结论:针灸治疗VD疗效肯定,只有系统、客观地揭示针灸治疗VD的机理,方可在今后临床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本人从事肿瘤事业多年,创建四位一体疗法,有氧抗癌操的体疗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早期预防及癌友的康复体疗也卓有成效。现详其端倪,以资热爱健康事业的大众。 相似文献
16.
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精密附着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商品化,使用精密附着体替代常规固位体,可以增进美观,改善基牙的应力分布,增强义齿稳定性,提高咀嚼效率[1]。目前附着体已应用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义齿上部结构中,丰富了义齿设计形式,为医师和患者提供了选择余地。附着体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不一,Burns[2] 等的阐述较为系统,其中主要分类为:1.根据制作方法及精密程度分为精密附着体(precisionattachment)和半精密附着体(semipresicionattachment)。2.根据附着体与基牙的关系分为:冠内附着体(intracoronalattachment)和冠外附着体(extracoronalattachment)。3.根据附着体受力时是否运动分为:刚性附着体(rigidattachment)和弹性附着体(resilientattachment)。4.根据附着体的形状分为:栓体栓道(key-keyway)附着体;球窝(ballsocket)附着体;球帽(ballcap)附着体即摁扣式(snapfastener)附着体...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异烟肼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和体内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乳法制备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用溶出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观测第3、6、9、12、15、18、25、32、39、42、49、56天的释药情况,并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将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异烟肼(INH)分别置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股骨粗隆间髓腔内,测定微球在体内3、7、14、28、42、56d时的释药情况;实验组将第42、49、56天时的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洗涤液(空白组用磷酸缓冲液)与结核菌、钛块一起共同培养7d,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生长情况.结果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呈比较完整的球形且分散性好,无明显聚集现象;微球平均直径为59.4±2.9μm,包封率为(67.51±0.57)%,载药率为(32.82±0.65)%.体外释药结果显示,最初14d累计释药达3.784±0.359mg,约占总量的30%,日平均释药0.270±0.024mg;随后42d累计释药5.328±0.203mg,约占总量的50%,日平均释药0.126±0.013mg,第56天时释药0.032±0.009mg.体内释药实验显示,3d时右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明显高于左侧(P<0.01);7~56d右侧INH浓度明显降低并低于左侧(P<0.01);7~56d左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持续在20±g/s以上.空白组钛块表面有大量结核菌生长,实验组钛块表面几乎无结核菌生长.结论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具有缓慢释放药物的特性.可以作为持久抗结核治疗的缓释体置入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病灶局部.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吸引器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期常见的疾病,以往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7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应用鼻内镜技术和电动切割吸引器直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