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43篇 |
免费 | 390篇 |
国内免费 | 54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0篇 |
内科学 | 2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560篇 |
预防医学 | 27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740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52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54篇 |
2021年 | 329篇 |
2020年 | 268篇 |
2019年 | 175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363篇 |
2013年 | 346篇 |
2012年 | 437篇 |
2011年 | 501篇 |
2010年 | 434篇 |
2009年 | 421篇 |
2008年 | 388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30篇 |
2005年 | 352篇 |
2004年 | 296篇 |
2003年 | 260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313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264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216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65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中药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教学效果,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不仅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学生今后工作中对中药炮制学科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引起重视。笔者在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效果,总结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993.
瘳华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1999,1(1):67-68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出口是以原料或食品添加剂等名义出口,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一直没有合法地位,其重要原因就是中药、尤其是中成药中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不准确。中医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现性差这一问题,即同一病症,用同一种中成药或处方,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朱广伟;张贵君;孙奕;汪萌 《中医杂志》2016,57(9):779-782
目的研究蒸黄芩、水煮黄芩、酒炒黄芩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利巴韦林组(10只)、蒸黄芩组(30只)、水煮黄芩组(30只)、酒炒黄芩组(30只)。蒸黄芩组、水煮黄芩组、酒炒黄芩组又分别设计高、中、低3个剂量,每个剂量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以15×LD50A/PR/8/34株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每只35μl;正常对照组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滴鼻。感染当天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82.5mg/(kg·d)灌胃,每日1次;蒸黄芩组、水煮黄芩组、酒炒黄芩组高、中、低剂量分别给予相应药物50、20、10mg/(kg·d)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灌胃5天。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计算肺指数抑制率和病毒抑制率。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肺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利巴韦林组和蒸黄芩组、水煮黄芩组、酒炒黄芩组高、中剂量小鼠肺指数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利巴韦林组与酒炒黄芩高剂量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62.30%与4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蒸黄芩组、水煮黄芩组、酒炒黄芩组肺指数抑制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利巴韦林组和酒黄芩组各剂量均可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P<0.05或P<0.01),酒炒黄芩组各剂量病毒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结论蒸黄芩、水煮黄芩、酒炒黄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并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其中酒炒黄芩的抗病毒作用优于蒸黄芩和水煮黄芩。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中药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s Ellis)的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等症。《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的栀子加工炮制方法有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3种,但现在各地根据期传统使用习惯,其炮制方法除了上述3种方法外,使用较多的炮制方法还有炭栀子、盐炒栀子、姜炒栀子和酒炒栀子等。本文采用HPLC分别测定上述不同炮制方法栀子中栀子甙的含量及用TLC检测醇溶性成分与醚溶性成分的变化。另有记载栀子的炮制方法还有加蜜、童便或甘草水制等,因这些方法各地已较少使用,故在此不作试验对象。 1 实验部分 试验材料:栀子药材[杭州市医药采购供应站,经鉴定为茜草科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 相似文献
998.
郭建民;李淦方;曾赐喜;黄建业;罗先进 《中医教育》1995,14(1):38-39
9年来该院共培养中药炮制专科四届毕业生184人。文章通过对创办经验的总结,向读者介绍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科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99.
川乌饮片急毒及药效学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川乌不同炮制品进行急毒、药效学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生川乌毒性最大,炮制后毒性降低。改进Ⅰ镇痛作用明显,抗炎作用最强。改进Ⅱ、药典法药效极弱。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