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8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3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应用温经汤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月经不调患者72例,经中医诊断均为寒凝血阻型,病例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温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治疗前中医症候积... 相似文献
4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4):542-544
全国名中医、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教授擅长胃肠病诊治,临证擅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治疗女性肾虚型泄泻。认为温经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肾虚寒型的女性腹泻和(或)月经不调,肝脾肾三脏虚寒、寒凝而瘀、虚瘀相因、寒热错杂是温经汤证的病机特点,泄下清谷、脉象沉细或细涩、舌质淡黯有齿痕或瘀点是温经汤的主要应用指证。 相似文献
43.
温经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笔者用温经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4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4.
汉方药、生药的实证性与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慧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3,25(2):88-89
双方方剂的研究一是沿用汉方药的传统用法;二是开发新药.从传统用法中探索新的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日本学者鸟居塚和生以妇产科最常用的当归芍药散、加味逍遥散、桂枝茯苓丸、温经汤与中枢神经的关系为例探讨汉方的实证性及所开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5.
46.
温经汤始於《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仲师为妇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而致崩漏所致.数十年吾等加减化裁、灵活用於临床.往往取效如桴击鼓.现抛砖引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金匮》温经汤加减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虚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金匮》温经汤加减治疗,连续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5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4%。结论:《金匮》温经汤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临床将温经汤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收效甚好,现结合典型病例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温经汤治疗冲任虚寒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40例患者按年龄、病情、病程进行分组,各组均采用温经汤进行治疗,统计疗效与年龄、病情程度、病程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疗效下降。轻度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中度组、重度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治疗总有效率比重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6~12月组、>12月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12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病情轻,或病程短的患者,经温经汤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西药组37例,中药组38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使用隔姜灸的同时口服温经汤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2组患者的经期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检测2组患者的β-内啡肽(β-EP)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结果 3个疗程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中药组疼痛程度低于西药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的PGE2水平低于西药组,β-EP水平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隔药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础上,缩短患者疼痛时间,有效抑制机体疼痛介质因子的释放,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