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8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3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通过对《金匮要略》温经汤组方用药特点的分析研究发现,温经汤突出体现了张仲景配伍中温养通并用,寒热共现,肝脾同调,阴药与阳药相伍,刚药与柔药互济,善用药对的特点,为温经汤在临床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2.
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据报道,痛经的发病率达33.9%,尤以未婚、年青女性为多,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1].近年来笔者采用散寒温经汤内服联合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金匮要略》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金匱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云: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故也?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相似文献
104.
<正>温经汤原载《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1]后世医家认为此方系调经祖方,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子宫虚寒者能受孕。更有医家校勘下利的利字,谓当是血字,然笔者用温经汤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金匮》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药温经汤治疗,对照组58例口服消炎痛片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疼痛积分及分级,判断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7.
108.
崔轶凡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2):38-39
温经汤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治之。”在现代的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中,温经汤主治冲任虚损、虚中夹实之候,以温养气血、调摄冲任为主,现将其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09.
110.
温经汤合辛芥散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温经汤内服 ,辛芥散外敷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 2例 )和对照组 (38例 ) ,治疗组给予温经汤内服 ,予辛芥散外敷下腹。对照组予消炎痛、维生素B6内服 ,腹部敷热水袋 ,连用 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分析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0 %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温经汤内服配合辛芥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