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3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47篇 |
临床医学 | 804篇 |
内科学 | 71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158篇 |
综合类 | 792篇 |
预防医学 | 761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64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58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69篇 |
2009年 | 243篇 |
2008年 | 280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通过对 10 1例清洁手术 (分为 :A组用“蒲公英合剂”持续蒸发消毒空气 30例 ,B组为水蒸汽对照 41例。 C组为“空气清菌片”持续电热散发消毒空气 30例 ) ,进行术中 (分别在 10 min、 2 0 m in、 30 min、 1h、 2 h、 3h、术毕 )跟踪空气采样 ,细菌培养 ,术后跟踪调查切口及总术后院内感染率。结果显示术中平均含菌量 A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观察改良肠镜前肠道清洁准备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为58例2006年肠镜检查病人,其肠道准备为3d饮食加蕃泻叶、洗肠液;治疗组为66例2007年肠镜检查病人,其肠道准备为3d饮食加洗肠液,以肠道清洁程度为临床结果评价。结果改良前肠道清洁者56例,效果差者2例,并发症者10例,改良后肠道清洁者64例,效果差者2例,不良反应0例。结论改良后肠镜前肠道准备对肠镜检查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医用消毒湿巾和荧光标记法对血液透析中心环境清洁消毒的作用,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血液净化中心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床护栏随机划分2组,分别使用传统的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剂组)和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湿巾组),使用ATP荧光检测仪比较2组消毒前后的血液透析环境表面污染程度,以相对发光单位值(relative light unit,RLU)表示,在血液净化中心选取高频接触表面进行荧光标记,计算干预前后荧光标记点的清除率;在2种干预措施使用前后,同时使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比较2组干预措施使用前后使用此2种方法检测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血液透析环境表面消毒后的RLU均值均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湿巾组消毒后的RLU均值低于消毒剂组(P<0.05),RLU降低值高于消毒剂组(P<0.05);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床单元和医护人员高频接触物表的第2次清洁消毒基线调查的总体清除率为72.22%,高于第1次为32.29%(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结果: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现代化手术室共开展手术2万余例,其中I类切口手术5047例,有5034例(占99.74%)患者伤口为甲级愈合,无1例患者因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结论: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能够保证手术环境处于洁净状态,避免手术操作感染发生;加强现代化手术室日常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系统运行于正常状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清洁灌肠或药物保留灌肠都应该提倡用右侧卧位代替传统的左侧卧位。通过解剖部位、物理流体力学、临床实践、实验室观察等,对比左侧和右侧两种卧位的优劣。认为右侧卧位的临床实效和患者的感受,都明显优于左侧卧位。故应改革此百年陋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