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5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302篇
耳鼻咽喉   102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613篇
内科学   34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7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96篇
综合类   2945篇
预防医学   42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890篇
  46篇
中国医学   210篇
肿瘤学   467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16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目的评价房室结阻断加永久起搏(AVNAP)和房室结改良(AVNM)治疗心房纤颤(AF)的效果.方法32例药物难治性AF患者,分成AVNAP(18例)和AVNM(14例)两组.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 in步行试验(6-MWT)、“SF-36问卷”生活质量评分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诊14月,AVNAP组LVEF由治疗前的(47±9)%增至(57±6)%(P<0.01),心功能分级由2.2±0.7降至1.4±0.5(P<0.05),6-MWT明显增加,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停服抗心律失常药.AVNM组LVEF、心功能、6-MWT、生活质量的改善不如AVNAP组.结论对药物难治性AF、AVNAP和AVNM均有效,但AVNAP明显优于AVNM和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 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76岁,电生理检查为右室特发性室性早搏1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1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心房颤动6例.其中4例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末成功,1例成功后复发.经股静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腔.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及关键峡部,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消融,结果 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偏间隔的室性早搏患者行片状消融获得成功;2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后中间隔及左后间隔区域行片状消融成功;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右肺下静脉间隔部并指引消融导管行右肺下静脉至二尖瓣之间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巾1例标测其最早激动点位于下腔静脉口,此处行环状消融获得成功,另1例位于上腔静脉后方穿过界嵴中部线性消融获得成功;6例左房房颤患者1例在窦性心律卜标测其敛房颤房早起源于左右上肺静脉之间,行线性消融成功,另5例在房颤发作下标测其房颤起源折返部位,分别行右上下肺静脉、左上下肺静脉、左右上肺静脉之间、左下肺静脉与二尖瓣峡部之间线件消融成功,12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随访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对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等离子鼾症射频消融术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 经鼻插管全麻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鼾症16例.结果 所有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气管插管过程的主动配合及等离子射频系统的正确使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和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心电生理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在不断获得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逐渐成熟。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75.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评价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5月至2004年6月,216例直径≤5.0 cm的原发肝细胞肝癌患者共275个结节进行了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男性19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68岁),所有病例均在我院诊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微波治疗。分析了肿瘤完全坏死率、远期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期为40个月±24个月(6~127个月)。随访中159例(73.61%)存活,57例(26.39%)死亡。微波消融后95.64%(263/275)的肿瘤呈完全灭活,患者1、2、3、4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87%、88.81%、80.44%、74.97%和68.63%。微波消融后1、2、3、4和5年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0.01%、32.04%、39.57%、44.97%和52.90%,3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针道种植1例,胆瘘2例,1例于治疗后一周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早期肝细胞肝癌在大部分病例可达到肿瘤完全坏死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主要起源于右心室的流出道(RVOT).其心电图具有明显的特征。即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枝传导阻滞型(LBBB型)伴有电轴右偏.胸前导联R波的移行多发生在V4或其后,对其进行射频消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射频消融RVOT的VT和PVC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一些呈不典型LBBB型的VT和PVC经传统的RVOT途径消融并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77.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病变的作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7例(55个)子宫肌瘤、7例子宫腺肌瘤、1例子宫腺肌症和1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术后及1年内定期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及病变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与血供情况,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与病灶周边及内部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阻力指数(R I)。结果:RFA治疗子宫肌瘤显效21个,有效28个,无效2个;腺肌瘤显效及有效6例,无效1例;腺肌症有效1例;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均有效。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病变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刘海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73-2474
目的:探讨BBT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0例门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直径<5cm,均为壁间肌瘤,在B超下BBT自凝刀入肌瘤内,功率设置为30W,治疗时间2~10分钟。结果:治愈率72.51%,好转率26.25%,无效率1.24%,总有效率98.2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经济、安全、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Halo电极在心房扑动(房扑)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作用及点状消频方法在房扑消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1例房扑患者,年龄(45±10)岁,男8例,女4例,应用Halo电极标测心房扑动的折返激动顺序和关键峡部,并利用其指导峡部的线性和点状消融消融后分别于峡部两侧起搏判断峡部阻滞情况。结果9例患者诱导出房扑,11例房扑均为峡部依赖型,7例为逆钟向传导,4例为顺钟向传导,12例消融均成功,房扑不再诱发,峡部呈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手术时间(250±60)min,X线暴光时间(50±20)min,放电次数(25±12)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12个月,1例复发。结论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Halo电极导管标测是安全有效的,不仅能确定折返头颈环路的顺序和关键峡部,而且能准确判断消融结果,同时减少X线暴光时间。  相似文献   
80.
射频消融是根治房速的有效方法,但成功率低于房室折返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近几年来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研发了一些特殊的标测与消融导管,更有利于完成消融手术,提高成功率。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的应用即是其中之一。随着房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对于典型的右房房速的成功消融部位主要定位于间隔(包括冠状静脉口部和界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