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8篇
  免费   1233篇
  国内免费   534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26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2101篇
内科学   1064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3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91篇
综合类   4763篇
预防医学   805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8164篇
  45篇
中国医学   1531篇
肿瘤学   686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839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758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216篇
  2012年   1530篇
  2011年   1636篇
  2010年   1414篇
  2009年   1210篇
  2008年   1120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896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41.
目的:观察阿舒瑞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初步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的病情均为某医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病例数为98例。病例入院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将参与本次研究的9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的是阿舒瑞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肝硬度值、HCV-RNA转阴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肝硬度值、血清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HCV-R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舒瑞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分析剪切力作用下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 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300/s、1500/s剪切率条件下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行为的影响,以血小板聚集体表面覆盖率为量化指标,计算替格瑞洛半抑制率;运用光学比浊法验证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应用微流控芯片构建体外狭窄血管模型,探究高剪切率作用下血小板反应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替格瑞洛对高剪切诱导活化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300/s、1500/s剪切率流动条件下,替格瑞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300/s较1500/s抑制程度更明显(P均<0.001),当浓度≥4μmol/L时几乎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应与流动条件下的结果相似,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能够抑制PAC-1和CD62P的表达。结论 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分析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与仅用ADP诱导的基于聚集的分析相比,可确定不同患者对替格瑞洛反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3.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6岁 ,因发热、头痛十余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好转 2天 ,又因发热、头痛、呕吐、抽搐 3天来我院。查体 :昏睡 ,咽充血 ,心、肺、腹正常 ,脑膜刺激征“ +” ,膝腱反射减弱 ,巴氏征“ +”。腰穿脑脊液外观微混 ,压力 2 4 0mmH2 O ,Pandy“ ++” ,细胞数 180 0× 10 6 L ,淋巴细胞 94 % ,糖、氯正常。经抗炎、降颅压等对症治疗 ,1周后好转出院 ,1个月后随访无不良主诉。患儿男 ,8岁 ,因发热、头痛、呕吐 2周 ,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经治疗病情有好转 ,体温正常 3天后又出现发热 ,体温在 39℃左右 ,嗜睡、…  相似文献   
144.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影响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稳定性。结果:温度对本制剂稳定性有影响,对光稳定性较好。结论:本制剂应于凉暗干燥处贮存。  相似文献   
145.
甲硝唑注射液具有广谱抗厌氧菌作用,临床常与抗生素合用,现将其与注射用头孢拉定在25℃条件下配伍稳定性的实验考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洛噻克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及安全性 ,比较 1周疗法与2周疗法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方法  46例经胃镜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随机分成 1周疗法组(A组 )和 2周疗法组 (B组 ) ,A、B两组用药均为洛噻克 2 0mg ,每日 2次 ;阿莫西林 1 0g ,每日 2次 ;甲硝唑 0 4g ,每日 2次。A组抗生素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只用 1周 ,B组用 2周 ,洛噻克均用 2周。停药 4周之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率。结果 溃疡愈合率A组B组分别为 85 7% (18 2 1)和 92 0 % (2 3 2 5 ) ;Hp根除率为 71 4%(15 2 1)和 84% (2 1 2 5 )。A、B两组之间比较 ,各项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洛噻克三联疗法对根除Hp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 1周与 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7.
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是由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部分则是因为胃粘膜病变引起。因为出血原因不同,所以治疗原则也不完全相同,对于后引起的出血,我们应用洛塞克(奥米拉唑)治疗,并与西咪替丁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8.
昔多芬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男科门诊应用美国F1DA批准辉瑞公司(PEIZER INC)研制的昔多芬(Sildenafil,ViagraTM)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1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9.
150.
目的 探究在神经炎性反应中小胶质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构建神经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使用白介素-6(IL-6)拮抗剂塞妥昔单抗(siltuximab)处理LPS诱导的BV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IL-6与TNF-α含量;RT-qPCR检测BV2细胞M1极化标志物IL-1β、IFN-γ与M2极化标志物CD206、Arg-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1)和RIP3表达。结果 LPS诱导后BV2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凋亡增加,炎性因子IL-6与TNF-α含量增加(P<0.01)。M1极化标志物IL-1β、IFN-γ表达增加(P<0.01),M2极化标志物CD206、Arg-1表达减少(P<0.01)。JAK-STAT3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增加(P<0.01),RIP1、RIP3蛋白表达增加(P<0.01)。IL-6拮抗剂siltuximab处理细胞后,JAK-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