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用盐酸氮芥和紫外线作为DNA损伤修复诱导剂,对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单个核细胞及33例再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再障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0.05),其低下与患者贫血程度、骨髓增生状况无关,临床治疗也不易纠正。提示患者DNA修复活性低下可能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氮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10),用3.5%牛黄胆酸钠逆行性胆胰管注射后钳夹胆胰管末端制作重症胰腺炎模型;氮芥治疗一组(C1组,n=10),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前8h,氮芥0.1mg/kg腹腔注射;氮芥治疗二组(C2组,n=10),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前8h,氮芥0.15mg/kg腹腔注射。各组大鼠6h后处死,取标本并检测血清淀粉酶、血糖、血钙及全血白细胞记数。结果: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组相比,氮芥治疗一组和氮芥治疗二组胰腺、肝脏、肺脏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浆Ca2+、血清淀粉酶、血糖浓度及全血白细胞记数等生化指标与SAP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氮芥可能通过诱导胰腺细胞发生凋亡而减轻了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53.
盐酸氮芥对Tca8113 细胞即时杀伤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手术中,用抗癌药物盐酸氮芥冲洗或湿敷创面,洗涤器械,以打击脱落的癌细胞,已被列为无瘤操作常规。但是其不同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是否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尚无有关实验根据。本实验目的在于评价盐酸氮芥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及浓度条件下的抗癌效应。1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254.
《中国性科学》2015,(3):21-23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磷酸雌二醇氮芥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去势手术后,联用多西紫杉醇与磷酸雌二醇氮芥进行综合化疗,以28d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症状、疼痛反应、血清PSA、前列腺体积、MFR等临床指标,以及化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排尿症状明显好转,3例尿等待、4例夜尿次数以及6例尿末淋漓不尽感未明显好转,32例患者疼痛反应明显好转,治疗后排尿症状及疼痛反应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患者术后血清PSA、前列腺体积以及MFR等临床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38例患者经化疗3疗程后出现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其中20例患者需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粒细胞,其余毒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心肝肾等脏器损害均在能耐受范围。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5.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近年来氮芥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的测定方法。结果 环磷酰胺的分析测定主要包括体内和体外药物分析,涉及的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法、示波极谱法和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second derivative differential pulse polarography, SDDPP)法,其中HPLC法在生物样品及环磷酰胺制剂中环磷酰胺的含量测定方面的应用较多。结论 环磷酰胺的分析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其体内和体外测定方法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助于该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56.
目的 研究新型倍半萜-氮芥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并初探新型衍生物与其前体化合物的不同抗肿瘤机制上。方法 以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为细胞模型,应用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和台盼蓝排染法测定受试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活性氧生成。结果 4种结构类似的倍半萜-氮芥衍生物(SN1~SN4)构效关系分析表明:衍生物中的桉烷倍半萜内酯结构中的3,11(13)-二烯结构是决定化合物细胞毒性的关键结构位点。针对苯甲酸氮芥(N)、倍半萜(S5)及其苯甲酸氮芥修饰产物SN5的研究显示:SN5的细胞毒性强于S5和N,但是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毒性消失,S5的活性氧相关作用机制在SN5中也消失。结论 SN1~SN4的细胞毒性依赖于桉烷倍半萜内酯中的3,11(13)-二烯结构;SN5的细胞毒性强于其前体化合物S5和N,但失去了其前体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毒性及活性氧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