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46篇
内科学   40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1181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513篇
中国医学   50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目的探讨生黄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生黄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药7 d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改变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黄合剂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均能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ST段抬高的程度减轻(P<0.05);并且各用药组能降低大鼠血清LDH和MDA的含量及增加SOD活性(P<0.05),其中以生黄合剂高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生黄合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和能量代谢调节剂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应用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ASAⅡ或Ⅲ级、拟在CPB下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和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依达拉奉组(B组)、FDP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A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B组将依达拉奉0.5mg/kg一次性加入CPB预充液中;C组于主动脉阻断前15min静脉滴注FDP 200mg/kg;D组为将依达拉奉0.5mg/kg一次性加入CPB预充液中,并于主动脉阻断前15min静脉滴注FDP 200mg/kg。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前(T2)、CPB停止后2h(T3)、CPB停止后6h(T4)和术后24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A组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T3~T5时四组血浆MDA浓度明显升高、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T2~T5时四组血浆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组比较,T2~T4时B、C、D组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T3、T4时B、C、D组血浆MDA浓度、T3~T5时B、C、D组血浆CK-MB活性明显降低,T3时B、C、D组和T4时B、D组cTnI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D组比较,T3、T4时B、C组血浆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中多巴胺最大用量、术后24h引流量A组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或FDP单独用药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联合用药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致死性烧伤休克犬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补液组和烧伤PNU282987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于伤后0.5 h分别通过颈静脉补液,烧伤补液组给予林格液,烧伤PNU282987组给予等量含有PNU282987 (0.38 mg/kg)的林格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于伤前和伤后2、4、8、12和24 h颈静脉取血,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于伤后24 h处死动物,留取心、肝、脾、肺、肾和回肠组织,测定组织含水率.结果:两组犬伤后SOD水平显著降低;伤后4 h起烧伤PNU282987组SOD水平显著高于烧伤补液组(P<0.05),而单纯烧伤组SOD水平持续降低.两组犬伤后MDA水平均上升,伤后4h起烧伤PNU282987组血浆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P<0.05).烧伤PNU282987组脏器含水率显著低于烧伤补液组[心:(68.6±1.1)% vs.(78.3±1.8)%;肝:(70.0±1.4)% vs.( 79.8±0.7)%;脾:(67.2±1.2)% vs.(78.8±0.8)%;肺:(74.3±0.5)% vs.( 80.2±1.6)%;肾:(71.2±0.8)% vs.( 80.1±0.9)%;回肠:(68.9±1.1)% vs.( 78.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U282987能抑制烧伤休克犬复苏时引起的脏器氧自由基生成,减轻组织水肿,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145.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用14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浓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增进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降低MDA,改善脑组织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146.
以烫伤大鼠为模型,观察蝮蛇抗栓酶Ⅲ号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实验结果:用药组伤后12小时纤维蛋白原(Fg)即明显降低(P<0.05),较烫伤对照组下降42.9%;全血粘度伤后24小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血小板消耗明显减少(P<0.01),并与Fg呈负相关性变化(r=0.6000,P<0.01);肝组织丙二醛明显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提示:抗栓酶Ⅲ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烫伤大鼠的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消耗,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组织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7.
《湖南中医杂志》2021,(3):192-192
黄色食物的功效:蕴含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它们都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剂,能够捕获各种反应所产生的高活性的氧自由基,使之变为无害的化合物,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破坏。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够提高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从而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缩短肝脏消灭病菌和有害物质的周期,达到提升免疫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8.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作用,产生比较多的氧自由基,加重了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传统的清除氧自由基药物作用微弱,效果欠佳。我院2005年12月5日至2007年2月4日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2例进行依达拉奉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创伤性休克(T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模型(TS)组和ACTH组,每组12只。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计算肺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做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S组与ACTH组肺组织匀浆MDA及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W/D及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匀浆SOD及GSH活性均降低(P<0.01)。与TS组比较,ACTH组血清TNF-α及肺组织匀浆MDA水平、肺组织W/D及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SOD及GSH活性均升高(P<0.01)。结论 ACTH预处理可减轻TS大鼠急性肺损伤,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新型氮氧自由基(N1)对心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分别建立脑I/R模型和心肌I/R(MI/R)模型,将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分为假手术(0.9%氯化钠注射液)组、模型(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阳性对照(传统的氧自由基清除剂Tempol,100 mg/kg)组和高、中、低剂量(N1,100、50、10 mg/kg)组,每组6只,均在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就脑I/R模型,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百分率评价N1的脑保护功能;就MI/R模型,通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舒张期压力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评价N1的心脏保护功能。结果:脑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容积百分率明显减小(P<0.05)。MI/R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大鼠的LVSP、±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CK活性、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N1对大鼠的心脑I/R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强于Temp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