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1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86篇 |
中国医学 | 98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槲寄生凝集素的制备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从中国槲寄生中提取的55 KD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活性.方法:通过CM-Sepharose和ConA柱分离和纯化了分子量为55 kD的槲寄生凝集素.用流式细胞术和ELlSA检测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诱导T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并经Annexin V染色法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结果:从中国槲寄生中分离纯化了由两个30 kD亚基组成的55 kD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其具有特异诱导人γδT趼细胞扩增和以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并能促进TNF-α释放和抑制IL-10的释放的作用.结论:中国槲寄生凝集素具有免疫学调节作用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在研究抗肿瘤和免疫学机制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从中药槲寄生中制备的槲寄生凝集素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用经典的染色技术:流式细胞术、MTT法分析经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纯化的槲寄生凝集素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形态特征,AP峰值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以研究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结果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显著抑制和阻断肿瘤细胞增殖且以Caspase依赖的方式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的。结论槲寄生凝集素蛋白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在肿瘤免疫学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前景。 相似文献
63.
由于桑寄生和槲寄生二者名称和功效相近,在使用过程中,常将这两种药材统称寄生,其实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应严格加以区分,防止误用。 相似文献
64.
中药的中文名称与中药传统的用药习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种中药除一个通用中文名称外 ,往往还有一个或多个中文别名或处方用名。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继出版的《中国药典》使我国的中药中文名称得到了很好的规范 ,《中国药典》中记载的中药中文名称已成为中医药界在书写中药名称时共同遵循的准则 ,这对促进中医中药的学术交流 ,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纵观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的中药稻芽、槲寄生、山麦冬中药中文名称的表述 ,笔者感到值得商榷。1 《中国药典》收载的谷芽 ,稻芽与地方标准所收载的… 相似文献
65.
槲寄生属半寄生类植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及东亚,中国、韩国和日本很早以前就将其作为治疗用药。自上世纪二十年代,欧洲槲寄生提取物因具有免疫调节、抑制细胞生长/细胞毒素和稳定DNA活性的作用,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对于槲寄生,其主要生物活性是糖粘合蛋白,槲寄生外源凝集素类和名为粘毒素的微蛋白。槲寄生外源凝集素类是毒性植物血凝素,糖和复合糖类(包括半乳糖和/或N-乙酰半乳糖胺)家族中的成员。活体内、外实验证实,植物体内分离出的槲寄生植物血凝素与重组合成的相比,在槲寄生提取物中起着更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实验提示:甙类,多糖,胺类等其他戍份也有抗癌活性。目前,在欧洲,关于抗癌治疗中是使用纯植物提取物还是植物血凝素的单一成份这一原则问题,包括使用野生植物凝血素还是重组的,正在讨论中。而商业性槲寄生的制备、鉴定、标准化及其生物活性测定也在讨论中。 相似文献
66.
槲寄生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槲寄生碱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测定槲寄生碱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培养24h后加入含不同浓度槲寄生碱培养液;作用24h后倾去上清液,加入MTT;4h后吸去上清液,加入二甲亚砜(DMSO);30min后测吸光度(A)并计算抑制率;体内实验将制备的肿瘤细胞悬液,以0.2mL/只的量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24h后将已接种的小鼠随机分组。各组均连续给药7d,停药后1~3d将小鼠拉颈处死,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体外实验证实槲寄生碱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证实槲寄生碱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结论槲寄生碱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方剂槲芪散及其君药槲寄生提取物多糖、总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芪散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凋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槲芪散及槲寄生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生的作用,高剂量组除了槲芪散和槲寄生总碱48 h时间点外,OA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经药物作用48 h后,槲寄生多糖及总碱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和G2期细胞比例降低,槲芪散组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S期比例降低,G2期比例增加,3者均使细胞凋亡增加;加入不同浓度的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低浓度时荧光增强不明显,而高浓度均导致细胞内荧光强度瞬间增强,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基本维持在一高水平,除槲寄生总碱组有略微下降外,其余2组未见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槲芪散、槲寄生多糖及总碱均能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凋亡,且这3种药物引起胞内钙超载可能是诱导HepG2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扁枝槲寄生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f)中分得的另外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4′-O-βD-(5-′′′桂皮酰基)-芹菜糖(F_1),乔松素-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F5),乔松素-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三者均为首次报道的新黄酮甙。 相似文献
69.
目的采用紫外测定槲寄生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对照品液在0.4-4μg/ml线性关系良好(A=0.2862C+0.05865,r=0.999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槲寄生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螃蟹脚”水提物的经口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螃蟹脚”水提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灌胃给予“螃蟹脚”水提物,其半数致死量约为21.5 g/kg,因此“螃蟹脚”水提物属于实际无毒物。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螃蟹脚”水提物属于实际无毒级别,而且未观察到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