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9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297篇
耳鼻咽喉   136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621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3181篇
内科学   1010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267篇
特种医学   4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978篇
综合类   3751篇
预防医学   1781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1896篇
  27篇
中国医学   849篇
肿瘤学   51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999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1612篇
  2008年   1416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814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华医护杂志》2006,3(5):390-390
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研究与开发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自1994年以来1100余种中文生物医学期刊,130余万条文献记录,并以每年25万条速度递增,内容涵盖医药卫生各个领域。信息字段项包括:中文题名、英文题名、全部作者、第一作者地址、关键词、文摘、文献类型、出处、参考文献数、资助项目等。数据半月更新。CMCC是目前中国内地生物医学领域收刊齐全、更新速度快的大型专业文献数据库,是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之一。该数据库拥有光盘单机版和局域网络版。  相似文献   
992.
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及PET-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学变型的临床意义,明确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s)中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评价PET-CT在甲状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PTC病例505例,按WHO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型,结合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各组织学变型的生存率及颈淋巴转移情况.针对PTC淋巴转移高发的特性,利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对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中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多因素研究分析,其中包括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水解酶、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ar,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多方面指标.此外,研究中将PET-CT显像技术应用于1组甲状腺癌患者的对照总结.结果为便于临床应用,按照颈淋巴转移发生率的高低差异可将所有变型分为高转移变型组(高细胞型、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中转移变型组(滤泡型、嗜酸性细胞型、实体状变型、筋膜炎样型、透明细胞型、典型PTC)和低转移变型组(大滤泡型、乳头状微癌),3组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83.0%,55.5%及34.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248例统计,3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95.8%、10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年生存率分别为31.2%、80.3%、87.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各指标在转移灶中阳性率为51.6%(整合素-β1)~98.3%(组织蛋白酶D).在原发灶中阳性率为46.7%(纤维粘连蛋白)~98.3%(细胞间黏附分子),其中E-钙黏蛋白(8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其余指标皆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PET-CT结果显示,其对原发灶检查灵敏度100%,特异性85.7%.结论不同组织学变型的PTC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危险分层并细化外科处理原则.基础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PTC肿瘤细胞的转移,部分指标可作为今后PTC研究的重点.此外,PET-CT对原发、转移及复发甲状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一次性完善分期并明确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胡亚男 《中医正骨》2006,18(7):56-56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我院从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R-S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45例,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和防病观念的深入人心,中药保健品的开发将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近10年来中药保健饮料在类型及其组方选方机制、功能定位、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重要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王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主要成就是构建与完善了中医男科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腹诊学、中医藏象学4大学术体系,并对中医学的整体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6.
7辨阴虚质病证并治7.1体质特征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体质特征表现为形体瘦长,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不耐热,性情多急躁易怒,常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见地图舌,脉细或细数。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7.2辨体论治治宜滋补肾阴,壮水制火。代表方为六味地黄汤、大补阴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桑椹、女贞子等。阴虚质者有精、血、津、液亏损之不同。精亏者,益肾填精为主,如六味地黄汤或左归丸之类;阴血亏损者,宜养血为主,如当归补血汤或四物…  相似文献   
997.
卢瑞福  孟凡瑞  项建立  孔德玲  曹洪文 《天津医药》2006,34(6):398-398,T000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7岁.因胸闷、憋气7 d,不能平卧5 d,于2005年1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 d行足月剖宫产术,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未治疗,以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Ⅱ度入院.既往体健.血压14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6次/min,体温36.7℃,脉搏20次/min,神清,精神可,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红细胞:4.52×1012/L,血红蛋白124g/L.血糖:6.27 mmol/L,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正常,电解质正常.入院后给予吸氧、丹参粉、环磷腺苷葡胺、磷酸果糖注射液等静脉滴注,另给予强心利尿药物.1月17日患者可平卧,但是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均显示发生变异,即QRS-ST-T呈交替性变化(图1).此种改变发生后,均可发生尖端扭转室速,立即推注利多卡因后尖端扭转室速消失,恢复窦性心律,QRS-ST-T交替性变化消失.患者在住院期间捕捉到QRS-ST-T电交替变化21次,均引起尖端扭转室速.经上述吸氧等治疗,患者住院16 d后痊愈出院,心电图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998.
金艳艳  胡坚 《天津医药》2006,34(10):737-738
Epsteir-Barr virus(EB病毒)感染在儿童期常见,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为常见。近年,由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或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EBV/CAEBV)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鲜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CAEBV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9岁。主因间  相似文献   
999.
张爱华  潘双婷  王克明 《天津医药》2006,34(10):741-74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我院收治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姜昭 《天津医药》2006,34(12):868-868,I000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7岁。主因双下肢无力1个月,言语不利9h,于2005年6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无头痛头晕,无二便障碍,未予诊治。入院前9h突发言语不利.至我院行脑CT示:双侧小脑半球及大脑半球可见多发对称性钙化,脑干亦可见钙化影(图1)。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神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无眼震,伸舌居中,双侧咽反射(+),颈软,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张力高反射活跃,浅感觉无异常,指鼻试验欠准确,跟膝胫实验不准,双侧巴氏征(-)。患者入院后各项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如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未见明显异常。脑MR示:双侧大脑半球.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可见对称性短T1长T2信号影及等T1长T2信号影。脑室周围白质区可见长T1长T2信号影。患者兄弟姐妹共4人,其兄、姐分别于10年前、6年前出现双下肢走路不稳,但未能行脑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