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7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43篇
预防医学   200篇
药学   354篇
中国医学   168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正>1缘起湖北中和本草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和本草”)是一家以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导向的生产型科技企业,成立于2000年秋。该公司首选北美市场为突破口,以饮食补充剂的方式改造中成药,在美国、加拿大推广应用。为此,于2000年底委托以作FDA通关闻名的美  相似文献   
952.
大枣的食疗药膳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芳 《中药材》1995,18(6):321-322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干枣、良枣、美枣、红枣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其味甘、性温、营养价值极高。不仅是人们喜吃的果品,而且还可与其它食物或药物配合使用,若能选择恰当,既能滋补强身,还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953.
《救荒本草》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4.
山姜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5.
石南藤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6.
中药前胡的本草考证和现代品种论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中药前胡的本草沿革、品种分化、植物来源,现代品种论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证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57.
目的: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方法: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梁代本草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将杜衡、青城细辛之日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辛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958.
959.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成份为异秦皮啶,丁香甙,总黄酮等,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及抗凝作用,可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我国历代本草专著中,对本药多有记叙,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五加治风湿痿痹,壮精骨,其功  相似文献   
960.
现存四种敦煌残卷古抄本提供了《新修本草》编例的原始模型,保存了与《证类本草》本不同的《新修本草》原序,在药物释文中也与《证类本草》所存《新修本草》佚文有所歧异,这些均可作为辑复研究《新修本草》的重要参考。敦煌残卷又揭示了《新修本草》节录本的存在以及该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各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