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48篇
预防医学   200篇
药学   366篇
中国医学   171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品,且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由于早期本草对白头翁形态描述不明,多以“近根处有白茸”的  相似文献   
942.
黄金钰  戴忠  马双成 《中草药》2015,46(18):2816-2822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的干燥块茎,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肿瘤、中风、三叉神经痛、面瘫等,但其具体的药效、毒性成分及药理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与分析,对白附子的本草考证及药典沿革、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作用、炮制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合理开发白附子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杜甫与黄精     
刘健英 《家庭中医药》2007,14(10):12-12
黄精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佳品,属百合科植物。其根茎肉质肥大,味甘美,是古人喜吃食品。如《抱朴子》中说:"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代粮,谓之米也。"《本草正义》中也记载:"黄精,徽人常以为馈赠之品,蒸之极熟,随时可食。"至于黄精从何时开始入药,说起来还有个故事。  相似文献   
944.
<正>云南茶叶之乡临沧流传着"好吃不过茶煮饭,好玩不过踩花山"的山歌民谣。而最近,用茶煮饭已成为爱茶人士的"食"茶新时尚。我国民间一直有用茶水煮饭的习俗,这样不仅能促进消化,还可以防  相似文献   
945.
对中药苦瓜进行了本草考证,综述了苦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根据苦瓜的药理作用,对其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46.
对南沙参、北沙参名称的来源、历代本草中沙参、杏叶沙参、细叶沙参、荠苨的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沙参为Adenophora stricta,杏叶沙参、荠苨同为A. hunanensis,细叶沙参为A. poniculata。  相似文献   
947.
林其权 《中药材》1991,14(10):43-44
白药子一药最早以“白药”之名见载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703年)颂行的《新修本草》中。宋代《图经本草》注曰:“白药……九月采根……名白药子。”此药入录官修本草不久,朝廷即令剑南道合州进贡本品。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定土贡,合州贡牡丹皮一斤、药子一百颗。”又记有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复定土贡、合州仍贡牡丹皮、白药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白药子条中引《图经》文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考  相似文献   
948.
中国古代的本草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学的传统科学.有着十分明显的继承性.历代新本草学著作的出现.都是在继承其前代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新的内容,使之不断丰富起来.从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到明清以  相似文献   
949.
黄芪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  徐纪民  赵京春 《中国药师》1999,2(4):211-213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另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它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原名“黄耆”,列为上品,后代诸家本草多有记载。1 黄芪的产地 黄芪产地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谓:“生白水(今四川松潘或碧口附近)者冷,补……生蜀郡(今四川梓潼、平武、成都、雅安)白水、汉中(今陕西南郑)。  相似文献   
950.
黑点蛤蚧与红点蛤蚧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经权  李力 《中药材》2008,31(9):1437-1439
黑点蛤蚧自古以来为我国蛤蚧正品,并被国家药典收载.红点蛤蚧自清代中后期零星进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黑点蛤蚧日趋濒危,红点蛤蚧迅速成为蛤蚧市场主角,但业内对其贬褒各半,也一直没有被药典收载.红点蛤蚧是否能真正替代黑点蛤蚧在临床上的应用,亟需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予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