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83篇
预防医学   222篇
药学   422篇
中国医学   267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找出不同本草书对牡桂、菌桂和桂的描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中藏经》中所用“桂”的本质。进一步探讨了书中所用之“桂”与现代临床常用药物桂枝、肉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2.
陈金鹏 《中医杂志》2008,49(1):15-15
蜈蚣具有熄风止痉之功,然本草中多记载本品有大毒,遂致医者惧不敢多用。李师临证以全蜈蚣入药,不去头足,不炒不炙,以大者、生者为佳。其用量常在10~40条之间。现将李师临床运用蜈蚣经验示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63.
鬼哭穴刍议     
黄东勉 《新中医》2008,40(1):107-108
鬼哭穴临床报道极为少见,但临床实践证明,该穴治疗深夜神志异常、哭闹惊惧的患者,疗效甚佳.笔者经查阅文献及结合多年临床应用,对该穴有一定认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64.
中药的贮藏保管与中药的质量、临床疗效、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密切相关.因此,中药的贮存与粮食的贮存一样重要.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凡药贮藏,宜常提防,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见雨久者火频烘,遇晴明向日旋曝.粗糙旋架上,细腻贮坛中."  相似文献   
265.
马齿苋临床应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齿苋首见于唐《新修本草》,性味酸寒,归大肠经和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所致的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之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马齿苋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治疗动脉硬化,降低血压和调治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功效。笔者在吸收前贤近哲经验的基础上,试将本药用于多种病症,疗效明显。现简略介绍于下。错舛之处,尚祈同道教正。  相似文献   
266.
《中医药学刊》2008,26(3):561
黑芝麻为脂麻科一年生草本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其味苦、性平,入肝、肾、大肠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被认为能“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本草备要》称能“补肝肾,润五脏,滑肠”。“明耳目,乌须发,利大小肠,逐风湿气。”  相似文献   
267.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雪里花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疗效和实地调查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雪里花的植物来源。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雪里花,为茜草科植物日本蛇根草Ophirrhiza japonica,并挖掘出治疗痔疮的有效单验方。  相似文献   
268.
橄榄解酒机理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研究表明,橄榄具有良好的解酒功效,北宋《开宝本草》首载橄榄具有解酒功效,以后历代本草学著作对橄榄解酒均有记载。现代研究证实,橄榄及其复方制剂具有显著的解酒功效,并阐明了其解酒机理。  相似文献   
269.
<本草备要>为明末清初新安医家汪昂代表著作之一,被认为是"清代流行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其文献学价值有:1.博采众长,贯穿笺释.汪氏爰采诸家之长,以辑要的方式对本草学详加笺释,使初学者和不业医者也能畅读其书.2.尊古不泥,体裁新颖.继承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在述药之际言及医理,使医药一体,便于理解.3.着眼普及,用实相资.其书编排得当,印刷精良,便于携带,故至今风行不衰,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70.
王萍 《中医研究》2008,21(7):9-11
目的:探讨本草养颜膏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本草养颜膏基质对照组、本草养颜膏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和壬二酸对照组,测定黄褐斑模型大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脂褐素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SOD与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MDA与脂褐素含量明显升高;经本草养颜膏治疗后,与基质对照组比较,本草养颜膏治疗高、中、低剂量组中SOD与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与脂褐素含量显著降低,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高、中、低量组与壬二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剂量组最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本草养颜膏能显著提高局部皮肤组织中SOD和GSH—PX酶的活性,同时使局部皮肤组织中MDA和脂褐质含量明显降低,消除多余自由基,使体内氧化与抗氧化达到平衡,从而抑制黄褐斑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