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81篇
预防医学   222篇
药学   421篇
中国医学   265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在我国中医药应用中历来讲究“道地”,道地药材一般指种植生产历史悠久,产区集中,在历代本草著作和重要科学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品质、质量在中医临床中被公认的品种。为重点推广使用道地中药材、  相似文献   
132.
本草文献中吴茱萸和食茱萸的基原均是芸香科植物一类,一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一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前者入药以吴地所产者为道地药材,故称吴茱萸。后者药物形态特征及药用功效与前者相似,唯其可食用,故名食茱萸。而作为茱萸之异名的"蔱"当为"藙"字形体之讹,其所指即为唐代苏敬等人所编修《新修本草》中的"食茱萸"。《五十二病方》中所载"茱萸"相关药名,如"产豚豙"指新鲜而肥大丰满的食茱萸"、朱臾"及"树臾"指吴茱萸",豙之朱臾"及"殺本"指食茱萸。  相似文献   
133.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初步分为药物图、诊断图、经穴图、脏腑图、部位图、理论图、养生图、符咒图、人物图等9类。其中,药物图是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的主体,数量最多,可分为药物形态图、药物炮制图和药物关联图。  相似文献   
134.
《糖尿病之友》2011,(8):93-93
真蜂胶是效果的保证 蜂胶,作为一种天然物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改善作用不仅写入了《中华本草》,更是得到许多“糖友”的亲身验证。  相似文献   
135.
我母亲常会发作偏头痛。这个时候,父亲就会从菜园里子拔一根白萝卜,洗干净了,切成丝再捣成汁,让母亲仰卧着,哪边头痛就往哪边的鼻孔里滴入萝卜汁,当时就能止痛。学医之后,我了解到这个方法原来源自中医药古籍《本草备要》里面的一个古方。  相似文献   
136.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组成。作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药典,《新修本草》既总结了之前的本草学成就,又对后来的本草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修本草》药物、编撰者、体例、语言、古残卷和辑本等方面研究颇多,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整理,笔者对1979年—2018年间有关《新修本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对以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著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 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相似文献   
138.
139.
从经典名方开发的角度出发,笔者通过查阅香附相关的历代本草、医籍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历代香附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虽有粗根茎莎草、藨草属植物等伪品曾作为香附使用的情况,但香附药材历代主流基原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建议经典名方中使用莎草科植物莎草C. rotundus。其产区自唐朝以来,广东、广西及浙江地区始终为香附的优质产区。其中广东省西部地区产者习称广香附,浙江产者习称南香附。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质坚实、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延续至今常用的炮制方法为醋炙,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香附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相应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