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90篇
预防医学   222篇
药学   426篇
中国医学   269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我母亲常会发作偏头痛。这个时候,父亲就会从菜园里子拔一根白萝卜,洗干净了,切成丝再捣成汁,让母亲仰卧着,哪边头痛就往哪边的鼻孔里滴入萝卜汁,当时就能止痛。学医之后,我了解到这个方法原来源自中医药古籍《本草备要》里面的一个古方。  相似文献   
122.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组成。作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药典,《新修本草》既总结了之前的本草学成就,又对后来的本草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修本草》药物、编撰者、体例、语言、古残卷和辑本等方面研究颇多,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整理,笔者对1979年—2018年间有关《新修本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对以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3.
124.
从经典名方开发的角度出发,笔者通过查阅香附相关的历代本草、医籍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历代香附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虽有粗根茎莎草、藨草属植物等伪品曾作为香附使用的情况,但香附药材历代主流基原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建议经典名方中使用莎草科植物莎草C. rotundus。其产区自唐朝以来,广东、广西及浙江地区始终为香附的优质产区。其中广东省西部地区产者习称广香附,浙江产者习称南香附。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质坚实、红棕色香气浓者为佳。延续至今常用的炮制方法为醋炙,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香附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相应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125.
126.
《中国药房》2019,(15):2070-2074
目的:针对藏药"日官"一药多名现象,对其正名、异名及汉译名称进行考证,确定适于标准化推广的规范名称。方法:对公元7至21世纪具代表性的藏医药经典著作进行研究,整理"日官"在各著作中的名称及其出现频率、命名依据和演替等,筛选便于理解和推广应用的"日官"的藏、汉文标准名称。结果:通过对17部具有代表性的藏药经典著作和6部汉文版藏药著作考证发现,藏药"日官"共有19个藏文名称,其中记载频次最高的名称是"孜玛冈久",先后被11部著作记载;其次是"日官"和"普荣冈",分别被8部著作记载;再者是"日官孜玛",被7部著作记载;命名依据可归纳为四类,即单纯命名(如"日官")、强调形态特征(如"孜玛冈久")、强调药性(如"达伟透")、单纯命名+强调形态特征(如"日官孜玛")。"孜玛冈久""日官"和"日官孜玛"等3个名称分别在公元7至8世纪、8至19世纪和19至21世纪时期作为正名使用,其中"日官孜玛"最早作为正名记载于象征我国新时代藏医药发展里程碑式权威官方著作《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中。结论:根据命名依据和当前应用情况,建议将"日官孜玛"作为藏药"日官"的藏、汉文标准名称加以推广和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7.
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疾病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侧重不同,曾归属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骨痿",及内科的"心悸"、"失眠"等范畴。本文就绝经前后诸证疾病从古到今对其的认识、命名、描述情况进行了考究。  相似文献   
128.
笔者对已报道的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要点建议,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该文分别从注意古今药物考证内涵的异同、注重多维信息的综合利用、注重药物不同关键环节历史流变的梳理与考证、注重近代学名考订沿革梳理、注重尊古不泥古的考证原则、注重文献学基础知识等角度进行探讨,提出经典名方药物考证应对本草考证的现状、问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吸收前人的优点,补充以往考证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名方药物考证自身特点,形成特有的研究体系,注重历史变迁的脉络梳理,注重横断面分析,在全面分析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与炮制等不同关键环节历史变迁基础上,充分吸收近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给出不同时期经典名方药物的合理关键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薄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及性味功效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可知,历代主流以“薄荷”一名为正名,尚有多个异名,多源于方音讹传、产地及功效等。历代文献记载有薄荷、龙脑薄荷、胡薄荷、石薄荷、大叶薄荷、野薄荷、南薄荷等多个品种,经考证,其中薄荷、龙脑薄荷、野薄荷与今薄荷Mentha haplocalyx一致,为主流品种,龙脑薄荷为薄荷因产地形态而命名,石薄荷为石香薷Mosla chinensis,大叶薄荷为今藿香Agastache rugosa,南薄荷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crispata。薄荷自唐代以来便已广泛人工种植,至明清时期多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以江苏为道地产区。其品质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薄荷常于夏秋采茎、叶,晒干,与现代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记载基本一致,古今薄荷常以生品入药。关于薄荷的性味功效记载,宋代以前均记载为味辛性温,至《履巉岩本草》始将薄荷订作“极凉”,可能早期认为与白苏、水苏、香薷及石香葇等性温药材外形相似,皆有辛散之功,故记载为性温,至清代后主流本草多记载为性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薄荷味辛性凉,功效为消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古今功效记载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薄荷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M. haplocalyx为其药用基原,且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30.
为了科学开发利用堇叶碎米荠资源,对分布于"世界硒都"——恩施市的堇叶碎米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质及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综述,为科学开发利用恩施碎米荠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