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3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389篇
耳鼻咽喉   199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647篇
口腔科学   354篇
临床医学   1048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998篇
特种医学   2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133篇
综合类   3586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1564篇
  26篇
中国医学   1737篇
肿瘤学   23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747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802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直径〉3cm的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病人40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及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9):666-666
朱盛修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是我国显微外科学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2006年8月18日16时4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护对椎管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术中电生理动态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结果 治愈60例(占92.3%),好转5例(占7.7%),无死亡;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除3例,全切率95.4%。结论 常规动态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神经鞘瘤,能保全脊髓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对影响脊柱稳定性的行脊柱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喉显微手术治疗喉良性病变的效果及麻醉选择.方法 86例各种喉良性病变患者在高频通气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86例患者经6个月~2年不等的随访,72例发声功能正常,14例发声功能好转,会厌囊肿及乳头状瘤无复发.结论 高频通气全身麻醉较无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安全性高,同普通插管全身麻醉相比,具有无喉内损伤、视野清、不影响操作等优点.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喉良性病变的主要方式,显微镜下及鼻内镜监视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结合自己所在医院及科室的条件开展手术,不必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在脑深部病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开始我们在脑深部病灶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病灶定位,指引手术中皮层入路及路径的选择,并使用术中超声影像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手术切除的范围,利用实时影像辅助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28例脑深部病灶,病灶直径为1.0~5.9cm,病理诊断包括蛛网膜囊肿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动静脉畸形2例,肿瘤7例,脑内血肿12例。所有病例均显微镜下全切,术后2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神经功能保存良好,无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引导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脑深部病灶定位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时指引手术路径和动态了解手术切除病灶的范围,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避免额外的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废弃多拇指进行手的显微修复与整形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23岁,左手环、小指挤压伤入院,检查发现左环指中、末节及小指末节挤压毁损伤,伴有同手拇指多拇指畸形(Ⅳ型),尺侧拇指外形基本同健侧,桡侧拇指仅有末节且较小。设计切取第二足趾再造环指的中末节,同时考虑可充分利用桡侧多拇指再造小指末节(与小指末节外形大小相仿)。手术常规切取第二足趾,以指-趾动脉、神经端.端吻合的方式移植再造环指。小指近断端彻底清创,做冠状面鱼嘴状修整,断面位于远指间关节近侧,找出可供吻合的血管神经备用。尺侧多拇指切取时设计鱼嘴状切口,使拇指缝合时有足够的皮肤。首先切开背侧皮肤、寻找皮下静脉并尽量往近侧游离较长的范围。掌侧皮肤切开后游离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见两侧的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均以单支发自尺侧拇指桡侧的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后分开,切除后不影响正常拇指的血运及感觉,向近侧游离至根部断蒂,从关节处离断后移植到受区,调节好长度,再造小指末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及其内穿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Willis动脉环后半环大脑后动脉及其内穿支的显微解剖,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内穿支是脑深部的重要供血血管之一,100%的病例双侧具有该血管。  相似文献   
19.
近3年来,我院通过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获得较满意疗效。但由于联合手术操作步骤多,手术时间较长,对眼球干扰较大,因此术后反应较重,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也大,所以制定一系列比较全面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们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