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日本一研究组不久前报告说,他们跟踪调查借助体外授精技术生下的婴儿,发现体外授精过程中人工操作越多,诞生的婴儿体重就越重该研究组在2007~2008年度调查了约2.7万名借助体外授精技术的足月儿出生时的体重结果发现,为提高着床率而对受精卵进行的人工操作越多,婴儿就越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对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夫妇实行综合护理的价值及体会。方法:对153例IVF-ET技术助孕的患者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全程护理。结果:临床妊娠率41.5%,流产6例,无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宫外孕3例。结论:重视并做好每个护理环节,尤其是心理护理,是提高IVF-ET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国男性年龄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的IVF周期。女方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0~34岁、35~38岁,在女方年龄分层基础上按男方年龄再分为6组:<30岁、30~32岁、33~35岁、36~38岁、39~41岁、≥42岁。比较不同男性年龄组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不同男性年龄组,女方的基础血E2、FSH、h CG日内膜厚度、取卵数、胚胎移植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不同男性年龄组(<30、30~32、33~35、36~38、39~41、≥42)种植率呈下降趋势:女方年龄<30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1.1%、42.0%、39.5%、31.3%、40.7%、48.6%(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0.3%、36.4%、35.1%、35.3%、29.4%、37.3%(P<0.05);女方年龄35~38岁时,种植率分别为48.2%、17.8%、25.3%、23.5%、22.1%、23.8%(P<0.05)。女方年龄30~34岁时,男方年龄≥39岁组流产率显著高于30~32岁、33~35岁2组(P<0.05)。女性年龄<30岁组及35~38岁组,不同男性年龄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男性年龄组妊娠率、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IVF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影响,对种植率、流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估正常卵巢储备功能的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hCG注射日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以及P与雌二醇(estradiol,E2)比值对IVF-ET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卵巢储备能力正常且采用长方案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hCG日测定血清E2和P水平,胚胎移植后4周经阴道B超确定临床妊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CG日P水平和P/E2值预测IVF-ET临床妊娠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ROC曲线显示hCG注射日P水平及P/E2值用于预测临床妊娠无统计学意义(P=0.947;P=0.14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5±0.068和0.598±0.067,面积的95%可信区间均包括0.5。结论:对卵巢储备能力正常且采用长方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hCG日P水平及P/E2值不能预测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6.
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俗称第二代试管婴儿,是目前最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方法为使用显微操作技术将精子注射到卵细胞浆内,体外培养到早期胚胎,再放回母亲子宫内发育着床.  相似文献   
107.
孙玉琴  张睿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24-25,30
目的探讨接受夫精人工授精治疗患者(IUI)在夫精人工授精周期中性激素浓度的变化,分析人工授精技术本身是否影响患者性激素浓度差值的变化,进而分析激素水平变化是否影响夫精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患者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并以同期就诊于本科室门诊的促排卵或自然周期指导同房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月经第二天及HCG注射日睾酮(T)、垂体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计算T、PRL和TSH在HCG注射日与月经第二天的浓度差值。结果①IUI组与对照组患者性激素浓度变化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泌乳素、睾酮和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差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t=0.68~0.86,P0.05)。②行IUI治疗的患者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性激素浓度变化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夫精人工授精技术的实施不会影响不孕症患者性激素浓度的差值变化。②夫精人工授精患者性激素浓度差值的变化对人工授精成功率影响不大,应提高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以期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不孕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128例采用HMG促排卵进行夫精人工授精的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卵泡破裂数是(1.8±1.4)个,排卵率93.8%,妊娠率17.19%,流产率18.18%.结论:HMG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夫精人工授精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夫精人工授精(IUI组)病人及40例同期就诊的促排卵指导同房的不孕病人(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IUI组心理健康状态与对照组及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0,q=0.22~0.26,P>0.05).IUI组病人的人际关系因子分、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39、2.78,P<0.05),其他因子分无明显差异(t=0.19~1.65,P>0.05).IUI组与国内常模比较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t=0.15~1.94,P>0.05). IUI组病人的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5项因子分阳性,但均小于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1~1.73,P>0.05).结论 接受IUI治疗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正常, IUI的实施没有增加不孕病人的不良情绪.但不孕病人人际关系、敌对的情绪、强迫症状的因子分高于其他因子,需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注入活动精子数(NMSI)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6例共616个IUI周期,依照尿HCG结果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处理前、后各项精子指标有无差别;依照注入活动精子数分为NMSI≤3×106、3×10655×106共5组,比较各组妊娠率有无差别。结果:100个周期尿HCG阳性,周期妊娠率为16.2%。妊娠组(n=100)和非妊娠组(n=516)在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动精子总数、处理后精子密度和注入精子数(NMSI)等指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当NMSI≤3×106及NMSI>55×106时,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当注入活动精子数介于(3~55)×106时,IUI可以获得理想的妊娠率;低于3×106或高于55×106时,建议改行更高级别的辅助生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