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临床医学   555篇
内科学   128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1422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99篇
  8篇
中国医学   340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成人乙型肝炎相比, 儿童乙肝更容易从急性转变为慢性, 从而有更大的风险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 积极控制和终止病毒复制,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干扰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但其费用高, 且不适合两岁以下的儿童。拉米夫定是一种口服核苷类似物, 在体内转化后, 具有良好的抑制病毒DNA复制作用。多项临床试验表明, 拉米夫定不仅可以和干扰素联合使用, 其单疗法也有良好的疗效。鉴于拉米夫定费用低, 副作用少, 在没有条件使用干扰素, 或在干扰素无效时, 拉米夫定单疗法可作为一线选择。  相似文献   
5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 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 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日月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53.
孙志国 《医学信息》2005,18(12):1749-1749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闫××,男,48岁,主因“间断乏力9年,眼黄1年,腹胀1月”入院,1995年6月出现乏力、纳差伴厌油,化验H B V M大三阳,H B V D N A2.46×106copies/m l,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因患者持续发热不能耐受,1月后停用。2000年11月再次出现乏力、纳差,化验“转氨酶80U/L”,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55.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同期单用拉米夫定或胸腺五肽作对照,动态观察血清HBV复制指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阴转及抗HBe阳转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与胸腺五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优于胸腺五肽组(P<0.05),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的病毒复制指标变化与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联合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ALT复常率保持在85%以上。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达到有效而持续的抗病毒作用。亦有利于ALT持久复常。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后HBV DNA复现对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用mp PCR-RFLP技术检测24例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复现的患者血清,对YMDD变异者的系列临床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YMDD变异18例;YMDD变后转氨酶水平较HBV DNA转阴时有显著升高,并反跳至治疗前水平。结论:YMDD变异后,部分病例可有类似肝炎发作、甚至肝脏失代偿的表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检测基因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FLP)法。方法 从服用拉米夫定1年以上的慢性乙肝病例中选取10例抽取血清,分别采用错配套式PCR-RFLP技术、PCR产物直接测序和重组克隆测序,检测P基因YMDD变异。结果 在10个病例中,PCR-RFLP检测到7例为野毒株、1例为混合株感染、2例为变异株;PCR产物直接测序,9例为野株、1例为变异株;对2份用PCR-RFLP法检测为非野株,而PCR测序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克隆后测序,发现均为混合株感染。结论 通过对几种检测方法的对比,认为克隆后测序的结果最精确;而从实用性和经济角度来看,采用PCR-RFLP进行初步筛查的方法具有更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
拉米夫定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润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5):35-3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分别为A组贺普丁加迪赛联合组 30例 ,B组单用贺普丁组 2 5例。疗程 6个月。 结果 A组与B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93 3%(2 8/ 30 )、92 %(2 3/ 2 5 ) ,P >0 0 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 2 0 %(6 / 30 )、8%(2 / 2 5 ) ,P >0 0 5。Tbil复常率分别为6 3 3%(19/ 30 )、5 2 %(13/ 2 5 ) ,P <0 0 5。ALT复常率分别为 86 7%(2 6 / 30 )、6 4%(16 / 2 5 ) ,P <0 0 5差异显著。HBeAg阴转率 6 0 %(18/ 30 )、2 4%(6 / 2 5 ) ,P <0 0 1差异显著。 结论  贺普丁联合迪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ALT水平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组前血清ALT水平高低分为酶正常组(ALT≤50u·L-1)酶异Ⅰ组(ALT51~100u·L-1)、酶异Ⅱ组(ALT101~200u·L-1)、酶异Ⅲ组(ALT>200u·L-1)。分别在治疗后6mo和12mo观察HBVDNA阴转、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和ALT复常率。对使用拉米夫定后合并用降酶药和不合并降酶药6mo和12mo后HBV DNA阴转、HBeAg阴转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拉米夫定治疗12mo后HBV DNA阴转率达91.7%,HBeAg阴转率达25%,HBeAg血清转换率达20.8%;各组比较,酶异Ⅱ组HBeAg阴转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达53.3%和46.7%,高于酶异Ⅰ组和酶正常组(p<0.01)。2、拉米夫定治疗12mo,ALT复常率达62.2%,其中酶异Ⅱ组复常率达80.0%,明显高于酶异Ⅰ、Ⅲ组(p<0.05)。3、拉米夫定治疗后12mo不合并降酶药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达31.4%和25.7%,明显高于合并降酶药组(p<0.01)。结论 对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更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是ALT>100u·L-1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不主张同时使用降酶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