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929篇 |
免费 | 11144篇 |
国内免费 | 42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83篇 |
儿科学 | 800篇 |
妇产科学 | 787篇 |
基础医学 | 5510篇 |
口腔科学 | 1072篇 |
临床医学 | 36219篇 |
内科学 | 31332篇 |
皮肤病学 | 1983篇 |
神经病学 | 2065篇 |
特种医学 | 445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8篇 |
外科学 | 8365篇 |
综合类 | 81846篇 |
预防医学 | 24977篇 |
眼科学 | 1067篇 |
药学 | 40490篇 |
974篇 | |
中国医学 | 52722篇 |
肿瘤学 | 13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3223篇 |
2023年 | 6413篇 |
2022年 | 7675篇 |
2021年 | 12449篇 |
2020年 | 8924篇 |
2019年 | 7490篇 |
2018年 | 3182篇 |
2017年 | 6736篇 |
2016年 | 7379篇 |
2015年 | 8593篇 |
2014年 | 15846篇 |
2013年 | 14875篇 |
2012年 | 17953篇 |
2011年 | 19064篇 |
2010年 | 17121篇 |
2009年 | 15833篇 |
2008年 | 17242篇 |
2007年 | 15767篇 |
2006年 | 14314篇 |
2005年 | 13975篇 |
2004年 | 11433篇 |
2003年 | 10154篇 |
2002年 | 8159篇 |
2001年 | 7161篇 |
2000年 | 5282篇 |
1999年 | 3971篇 |
1998年 | 3472篇 |
1997年 | 2931篇 |
1996年 | 2286篇 |
1995年 | 2017篇 |
1994年 | 1539篇 |
1993年 | 979篇 |
1992年 | 927篇 |
1991年 | 910篇 |
1990年 | 601篇 |
1989年 | 584篇 |
1988年 | 253篇 |
1987年 | 213篇 |
1986年 | 159篇 |
1985年 | 112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4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普通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试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比较两组检出率以及CT扫描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90.91%(30/33)比63.64%(21/33)],CT扫描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剂量动态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不仅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能提升CT扫描图像质量,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医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和干扰素(IFN-α、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72例COPD患者中有3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5.8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症种类多、滥用抗菌药物和机械性通气是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肺部感染患者的IL-1β、IL-4、IL-6、IL-8、IL-10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P均0.05);肺部感染患者的TNF-α、TNF-β、IFN-α、IFN-γ水平变化与非感染患者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导致COPD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龄、较长的住院时间、合并症多于两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机械性通气、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干扰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对于具备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应根据微生物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而进行选择,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和次数,临床检测上述血清因子指标水平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MMP-9、TNF-α和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完成治疗后,立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并测定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均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9、TNF-α和IL-8的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MMP-9、TNF-α和IL-8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5.
《解剖学研究》2019,(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疼痛及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15 mg·kg~(-1)·d~(-1))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30 mg·kg~(-1)·d~(-1))组,每组10只。术前1 d及术后7 d和14 d观察辛伐他汀灌胃对大鼠患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的影响,第14 d取各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TWL和MWT显著下降(P<0.05);与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辛伐他汀灌胃7 d和14 d后,TWL和MWT明显升高(P<0.05)。另外,辛伐他汀灌胃还抑制了CCI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辛伐他汀灌胃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缓解了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46.
47.
杨平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4):254-255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多发病。近十余年来,随着性病发生率逐年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由于该病病原学复杂,病情时轻时重,且易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不少困难。我们自2002年12月起,应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加口服司帕沙星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性贫血、营养状态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CRF患者95例,依据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透析时间>4个月,n=55)、对照组(透析时间在2~4个月,n=40),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结束时肾功能[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UA)、血肌酐(Cr)、肾损伤分子1(KIM-1)]、肾性贫血相关指标[铁调素、铁蛋白(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Hb)]、营养状态[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磷含量]、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两组透析后血清β2-MG、UA、Cr及尿液中KIM-1水平均下降,观察组透析后各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肾性贫血、营养状态指标基本改善,但观察组透析后铁调素、EPO、Alb不升反降,且观察组铁调素、SF、EPO、Hb、TP、Alb、钙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磷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观察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较好改善CRF患者肾功能,纠正其肾性贫血、营养不良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长期透析治疗可能加重肾性贫血及不良营养状态,应规范透析治疗方案,在透析期间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对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定ProGRP,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Cr),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确定CKD分期。分别检测了112例慢性肾脏病、34例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和7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结果ProGRP与Cr水平呈正相关(r=0.560,P<0.01),ProGRP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r=-0.798,P<0.01)。健康对照组、慢性肾脏病组、小细胞肺癌组,三组间ProG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76,P<0.01)。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ProGRP水平逐渐增高(F=57.272,P<0.01)。小细胞肺癌组与CKD5期Pro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CKD各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确定ProGRP最佳截断值为290.91 pg/mL时,其对SCLC与CKD5的鉴别,特异性达98.4%。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ProGRP水平可大幅度升高,ProGRP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时需排除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损伤导致的血清ProGRP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