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119篇
  免费   10127篇
  国内免费   4410篇
耳鼻咽喉   362篇
儿科学   3210篇
妇产科学   540篇
基础医学   4571篇
口腔科学   290篇
临床医学   44740篇
内科学   27814篇
皮肤病学   812篇
神经病学   5131篇
特种医学   63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6篇
外科学   11203篇
综合类   87537篇
预防医学   19713篇
眼科学   934篇
药学   43128篇
  719篇
中国医学   27846篇
肿瘤学   3559篇
  2024年   1704篇
  2023年   6093篇
  2022年   7668篇
  2021年   8991篇
  2020年   7481篇
  2019年   7344篇
  2018年   3064篇
  2017年   6649篇
  2016年   6864篇
  2015年   7722篇
  2014年   14559篇
  2013年   13991篇
  2012年   16363篇
  2011年   17442篇
  2010年   15927篇
  2009年   14911篇
  2008年   16137篇
  2007年   14986篇
  2006年   13728篇
  2005年   14602篇
  2004年   13269篇
  2003年   14263篇
  2002年   10010篇
  2001年   8559篇
  2000年   6249篇
  1999年   4343篇
  1998年   3808篇
  1997年   3150篇
  1996年   2288篇
  1995年   1833篇
  1994年   1226篇
  1993年   749篇
  1992年   647篇
  1991年   596篇
  1990年   399篇
  1989年   392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球—桡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及乳酸差(V-ALac)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日—2018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ICU的46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ICU后0、24、48、72h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值及乳酸值,计算出V-APCO_2及V-ALac,根据短期预后将上述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观察两组患者V-APCO_2及V-ALac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ICU时G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经计算得出V-APCO_2及V-ALac的数值各184个,其中V-APCO_2最低值为2mmHg (1mmHg=0. 133kPa),最高值为12mmHg,均值为6. 14mmHg; V-ALac最低值为-0. 2mmol/L,最高值为1. 2mmol/L,均值为0. 34mmol/L。(3)根据患者短期预后绘制V-APCO_2及V-ALac的ROC曲线:V-APCO_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02±0. 022,95%可信区间(CI)为0. 859~0. 944,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6. 5mmHg,在此截点的敏感度81. 9%,特异度82. 4%。V-AL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33±0. 030,95%可信区间(CI)为0. 774~0. 891,其预测好转的截点值为0. 35mmol/L,在此截点的敏感度74. 1%,特异度76. 5%。(4)入ICU后0h两组患者的V-APCO_2、V-ALac无明显差异(P>0. 05)。(5)入ICU后24、48、72h的V-APCO_2及V-ALac好转组逐渐减少,恶化组逐渐增大,而且两组同时间的V-APCO_2、V-ALac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APCO_2、V-ALac可较可靠地反映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脑代谢状况,对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2.
17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室重塑与B型钠利尿肽(BNP)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中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指标水平要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LEDV、LESV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研究组患者入院第3日、入院第7日的血浆BNP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塑可得到有效缓解,血浆BNP表达亦有所减少,所收获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与研究。结果 96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主要基础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2%)与原发肾病综合征(29.2%)。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严重感染(41.7%)、原发病情加重(27.1%)、使用肾毒性药物(18.7%)、高龄(12.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82/96),治疗无效的14例患者中,有7例肾脏功能没有显著改善,有6例转为慢性透析,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有可逆性特点,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伤极大,所以必须尽早诊断与治疗,显著改善与提升肾脏功能,进而减少病死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5.
176.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AMI后V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41例):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胺碘酮药物治疗;最终就两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同对照组AMI后VA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0.73%)对比,观察组(97.56%)呈现出明显提升(P <0.05)。结论临床医师针对AMI后VA患者选择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得AMI后VA患者的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从而提高AMI后VA患者临床疗效并且促进其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77.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我院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平均分组,为参照组(n=30例)与实验组(n=30例),将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P <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78.
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困难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1]。以往单纯西医康复干预用于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困难患者能够部分改善吞咽功能;但存在病程较长、整体疗效欠佳等问题。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开始在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困难患者康复干预中得到应用,并在提高临床疗效和加快康复进程方面显现出优势[2]。本研究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辅助用于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困难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困难患者180例,均符合:(1)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2)洼田饮水试验≥3级;(3)年龄18~70岁;(4)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1)其他原因继发吞咽困难;(2)合并精神系统疾病难以配合干预;(3)严重昏迷;(4)认知功能障碍;(5)临床资料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相似文献   
179.
180.
目的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4.1%),P <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