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0篇
内科学   63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71篇
预防医学   19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6篇
  2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80例心内科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干预1、3、6个月6 min步行距离、焦虑抑郁评分、一般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术后干预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1、3、6个月,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缓解负面情绪,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2.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物理因素有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病理因素多见于心脏病、内分泌疾病、代谢异常患者,也有药物影响、毒物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统计分析这些问题引起的潜在风险,对风险值最高的部件进行模拟分析并改善,保证心脏起搏器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研究心脏起搏器的潜在风险。结果统计得出心脏起搏器导线风险值最高,采用ANSYS软件模拟导线体结构,从微观方面探索导线体发生断裂时其结构特性的变化,并用导线机械性能理论对导线进行尝试性的改进。结论起搏器导线性能得到改善,心脏起搏器寿命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34.
自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技术的成功应用以来,在围术期已广泛应用于一些合并心脏疾病尤其是合并传导功能障碍的肿瘤根治手术患者。该技术为此类患者争取手术机会,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我科在围术期应用临时心脏起搏器作为预防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置入VVI/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RVOT组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A组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心电图QRS波的宽度,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的差异。结果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0.20±0.01):(0.12±0.02),P〈0.01〕;术前2组LVEF、FS、CI、SV和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RVA组3个月随访的LVEF、FS、CI、SV和E/A均有所降低〔(61.4±6.5):(54.2±4.3)%,(30.5±3.1):(26.5±2.8)%,(2.69±0.31):(2.34±0.24),(83.6±9.7):(68.3±11.3),(1.76±0.47):(1.29±0.38),均P〈0.05〕,RVOT组无明显变化〔(58.6±7.2):(57.7±6.8)%,(29.5±2.4):(28.7±2.1)%,(2.62±0.29):(2.59±0.28),(80.3±9.4):(79.6±9.1),(1.68±0.49):(1.66±0.48),均P〉0.05〕。结论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能保证心室正常的激动和收缩顺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2年余"入院。2007年因"心动过缓"安装心脏起搏器。否认外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患者自述双眼视力为1.0。入院前2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多次在外院诊断为"双眼开角性青光眼"、"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直未做特殊治疗。入院时血压132/84 mm Hg,专科情况:VOD:0.7,矫正无助;VOS:0.1,矫正无助,双眼角膜透明,巩膜表层血管扩张充血(++),  相似文献   
37.
曹钦  张亚伟  卢国栋 《贵州医药》2022,46(2):223-224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三年来于我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86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术后起搏器囊袋是否出现感染分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两组于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影响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86名患者中有15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4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次数、起搏器植入时间、糖尿病史、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贫血等方面资料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起搏器植入次数、起搏器植入时间、糖尿病史、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等均是导致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其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或升级、起搏器植入时间过长、既往有糖尿病史和贫血、出现囊袋血肿和切口脂肪液化为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临床需要重视对此类因素的调控,加强防护监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提升手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需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184例,根据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76例)或锁骨下静脉(32例)路径;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76例)路径,统计置管时间、电极到位时间、电极到位率、感知带动例数、放射量、电极脱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电极到位时间[(1.3±0.6)比(1.2±0.8)min,t=0.922,P=0.357]相近,电极到位率(100%比100%)一致,感知带动率(100%比100%)相同,放射量[(16.1±3.9)比(15.5±4.5)mGy,t=0.940,P=0.34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极平均留置时间相似,电极脱位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与经锁骨下静脉患者类似,观察组较经股静脉患者低[2.6%(2/76)比10.5%(8/76),χ2=8.950,P=0.003]。观察组的置管时间[(0.5±0.1)比(4.2±1.3)min,t=2...  相似文献   
40.
张荣品 《新医学》2008,39(7):467-46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23岁.因上腹部胀痛伴胸闷2 d,阵发性昏厥2 h于2007-09-10收治入院.患者近2 d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的上腹部胀痛,呈持续性,无放射到他处,伴有胸闷,无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入住病房前2 h因阵发性昏厥于急诊室急查心率82次/分,血压99/40 mmHg(10 mmGg=1.33 kPa).心电图示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肢导联Ⅱ、Ⅲ、aVF及胸导联V1~V4 ST段弓背抬高0.1~0.3 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