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56篇
  免费   8985篇
  国内免费   8812篇
耳鼻咽喉   651篇
儿科学   1565篇
妇产科学   570篇
基础医学   8357篇
口腔科学   738篇
临床医学   36764篇
内科学   16479篇
皮肤病学   429篇
神经病学   6097篇
特种医学   106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3898篇
综合类   63469篇
预防医学   13241篇
眼科学   1850篇
药学   23746篇
  373篇
中国医学   14340篇
肿瘤学   3136篇
  2024年   1493篇
  2023年   4869篇
  2022年   5569篇
  2021年   6219篇
  2020年   4836篇
  2019年   4544篇
  2018年   2223篇
  2017年   3916篇
  2016年   4314篇
  2015年   5080篇
  2014年   8332篇
  2013年   8746篇
  2012年   11405篇
  2011年   12914篇
  2010年   12422篇
  2009年   12581篇
  2008年   14144篇
  2007年   12493篇
  2006年   12061篇
  2005年   12912篇
  2004年   10633篇
  2003年   9581篇
  2002年   7682篇
  2001年   6934篇
  2000年   5505篇
  1999年   4627篇
  1998年   4037篇
  1997年   3395篇
  1996年   2822篇
  1995年   2574篇
  1994年   1935篇
  1993年   1419篇
  1992年   1130篇
  1991年   943篇
  1990年   790篇
  1989年   718篇
  1988年   217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139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开始通过再次入院、邮寄调查表或电话随访.其中再次入院完成及收回调查表共64例,电话随访62例,获随访126例(90.6%)。结果126例中26例术后行MRA检查,20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10例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11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术后复发率不高,临床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年收治的17例迟发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于伤后5-10d出现恶化,CT复查有脑肿胀,经加强综合脱水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病情隐蔽性强,应加强观察、积极行CT复查,如能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4.
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娟  张锦 《医学综述》2003,9(2):86-88
胸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征候 ,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在我国 ,结核性胸水是常见的胸腔积液 ,占胸水病因分布的 19.6 %~ 77.5 % ,肿瘤性胸水占 2 0 %~ 4 0 %。故胸水的病因诊断对疾病治疗、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将从细胞学、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补体系统、胸腔镜 5个方面综述如下。1 细胞学检查1.1 肿瘤细胞学 胸水中找到肿瘤细胞是确诊恶性胸水的一种快速、可靠、经济的方法。然而 ,只有当肿瘤侵犯胸壁或直接暴露于胸水中才会有脱落癌细胞。如果是其他间接原因如 :低蛋白血症 ,淋巴管阻塞等引起…  相似文献   
995.
患者女 ,2 2岁 ,农民。 1999年 3月 ,因连续 3天每天持续观看电视节目达 18小时以上 (距电视屏幕 1米以内 ,电视为黑白电视机 ,品牌不详 ) ,2天后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眼胀痛 ,于出现症状后 1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眼疾及其他病史。全身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 0 1,不能矫正 ;双眼外眼及眼前段未见异常 ;眼底 :双眼黄斑部及附近视网膜反光增强 ,色泽变淡 ,放射状皱褶 ,中心凹反射消失 ,未见明显的视网膜隆起、渗出或出血。眼压 :右眼 9mmHg(1mmHg =0 13 3kPa)左眼 7mmHg。验光未见异常。视野 :双眼相对性中心暗点。P VE…  相似文献   
996.
颅脑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的严重性、血糖与胰岛素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92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颅脑损伤三组,分别于伤后24h、48h、72h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值,并计算稳态模式中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患者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估预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GCS、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出院时按GOS标准.良好72例,差12例,死亡8例.死亡率8.7%。9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连续3d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在轻度、中度、重度颅脑损伤三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血糖和HOMA—IR越高。结论空腹血糖值和HOMA—IR值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膝关节压缩实验,对膝关节损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本文通过对15个正常国人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压缩实验研究。结果:得出了膝关节破坏载荷与强度极限,并分析了损伤机理。结论:本实验为运动防护和设计人工关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9.
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大鼠全身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对全身多脏器的影响。方法:按静脉淤血时间的不同将大鼠分为4组。观察耳部微循环的改变,测量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观察心,肺,肝,肾,小肠及耳部血管等组织结构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结果:皮瓣原位缝合组及静脉淤血2h组,耳部微循环、TNFα、IL-10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各脏器结构改变较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少。静脉淤血6、10h组,微循环,肺,小肠,血管则有明显组织学改变,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但心,肝,肾组织学改变较轻。TNFα浓度再灌注1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IL-10浓度3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再通后可造成肺、小肠及血管器官损伤,静脉淤血时间越长,再通后则损伤程度越重。全身微循环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在肺、小肠中的浸润,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及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浓度失衡是重要的操作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紫外线A(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②方法 用 5J/cm2 UVA照射角质形成细胞 ,酶生化法检测活性氧 (ROS)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 p2 1mRNA的变化 ,并与非照射组比较。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VA照射组ROS含量升高 (t =113.6 8,P <0 .0 0 1) ,SOD、GSH PX活性下降 (t =5 7.2 3、19.0 4 ,P <0 .0 0 1) ,细胞凋亡率升高 (t=5 3.2 8,P <0 .0 0 1) ,p2 1mRNA表达增强。④结论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