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5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2例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和胺碘酮。结果毛花甙C组和胺碘酮组复律及控制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4.2%和93.5%;两组无明显QT间期延长,校正QT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所有复律成功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效果好于静脉注射毛花甙C,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76.6±10.5)岁,均为持续性房扑。术中通过激动标测、拖带标测以及电压标测等技术,确定房扑的诊断、机制、关键峡部及其与左房前壁自发瘢痕和低电压区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左房扩大,其中3例升主动脉内径增宽。5例患者均在左房前壁标测到低电压区和瘢痕区,多位于左房前壁靠近升主动脉压迹的部位。房扑均为折返性,关键峡部位于局部低电压区,消融后均成功终止房扑。其中1例因左房内径较大,同时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复发,行二次消融。平均随访(15.6±4.2)个月后无复发。结论: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是部分老年患者左房房扑的发病基质,房扑的机制为折返性;左房内径扩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可能与左房前壁瘢痕区和低电压区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03.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老年患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AF的药物治疗包括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等,但治疗效果有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AF近年进展较大,其主要进展为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技术成功电隔离肺静脉有效治疗AF,其它进展包括消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治疗房扑合并AFD、消融房室结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AF伴药物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或(和)心力衰竭、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持续性AF伴快速心室率等。  相似文献   
104.
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AF患者往往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发作,而AFL患者也常伴有AF^[1-3]。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AF可能变为AFL^[4-5],或AFL蜕变为AF^[6-9]。这些现象提示二者在发生和维持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共性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05.
心房扑动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房扑)病例电生理特点及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房扑的效果。方法对26例房扑患者标测心房激动顺序,用隐匿拖带方法确定折返环部位。用长导引鞘作支撑,在心房内行线性消融方法治疗房扑。结果26例房扑中23例折返环位于三尖瓣环部位,1例位于右心房游离壁部位,1例位于左心房,另1例在三尖瓣环及右心房游离壁部位各有一折返环。对20例临床上有房扑病史者行射频消融治疗,17例成功。典型房扑15例(包括1例有2个折返环的房扑),14例消融成功;不典型房扑6例,4例消融成功。结论房扑的大折返环可采用心房激动顺序及隐匿拖带的方法确定其部位。用长导引鞘作支撑行线性消融是治疗房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犬和兔对心房颤动(Af)和心房扑动(AF)的易患性特点,探讨更理想的房性心律失常建模方法。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起搏组(n=11)10Hz快速心房起搏(RAP)2h,对照组(n=9)不起搏,剪下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流模型,在左右心房进行电生理扫查。观察心律失常诱发情况;18只健康成年犬,于心耳10HzRAP2h后,在双心房外膜进行电生理扫查,自身前后对照并与兔的起搏组比较心律失常的诱发特点。结果(1)RAP2h后使犬和兔的Af诱发率显著增高,犬的Af比兔的持续时间更长。(2)RAP和对照组新西兰白兔均容易诱发持续AF(7/11比5/9,P=1.000),持续时间在两组间无差异[(39.8±54.4)s比(70.7±62.2)s,P=0.381];18只犬无1例诱发AF。(3)S1S2或S1S1起搏可诱发兔AF,并可被超速起搏终止。结论犬比兔更容易建立Af模型,而新西兰白兔更适于建立AF模型。  相似文献   
107.
典型心房扑动导管射频消融终点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峡部双向阻滞在射频导管消融 (RFCA)典型心房扑动 (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完成RFCA的 4 3例典型AF患者分为 3组 :①A组 ,12例 ,为静脉滴注 (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 (1~ 5 μg/min)下不能诱发AF者 ;②B组 ,16例 ,为峡部发生双向传导阻滞者 ;③C组 ,15例 ,为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 (1~ 5 μg/min)峡部双向传导阻滞者。对上述 3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 ,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后叶或 (和 )三尖瓣隔叶至冠状窦口的欧氏嵴进行线性消融 ,以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不能诱发AF或峡部双向阻滞为消融终点。结果 :4 3例AF患者全部消融成功。A组中有 1例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进行房室结慢径改良后 ,AF不能被诱发。B组中有 1例并发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患者 ,经过对AF线性消融后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亦消失。随访 1~ 6 0个月 ,A组中有 4例复发 ,B组中有 2例复发 ,C组中无一例复发。结论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和冠状窦口之间的峡部是典型AF折返环的一部分 ,RFCA治疗典型AF安全、可靠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下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典型AF的终点 ,可减少AF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在24h内(大多数为12h内),并行急诊PCI,共计668例。将其分为房颤/房扑组(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存在房颤/房扑者)和无房颤/房扑组,除心电图外同时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killip分级等。结果入选的668例患者中,有房颤/房扑心电图记录者67例(约占10%),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房颤/房扑的患者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高龄;多数有既往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病史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为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低。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Ⅳ级、多支血管病变等是房颤/房扑发生的独立预示因子。房颤/房扑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9.0%vs3.1%,P<0.05),房颤/房扑组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房扑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示因子(RR值1.36,95%CI1.01~2.08)。结论房颤/房扑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群中常见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房颤/房扑的存在与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并受到包括年龄、性别、心功能状态(Killip分级)、血管病变支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许这些因素与房颤/房扑的发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将直接影响房颤/房扑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房颤与房扑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房颤的射频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 40例中有6例患者发生房扑,行右房峡部消融,1例行Halo电极标测示峡部双向阻滞,随访12-30个月房颤消失或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房颤与房扑为两种密切相关的心律失常,消融右房峡部可能对部分房颤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典型的心房扑动(房扑)是右心房内的大折返所致已成共识,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因此,射频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并产生峡部双向阻滞,是成功消融典型房扑和减少复发的可靠标志。目前,多采用心房激动顺序或消融部位的双电位技术确定峡部双向阻滞的存在。通过比较房扑成功消融前、后右心房峡部传导时间,从而提出峡部传导时间的延长程度对峡部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