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6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656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394篇
内科学   103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2354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969篇
  10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806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987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887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人类微小病毒B19是动物病毒中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单链、线状DNA病毒 ,极易侵犯代谢活跃的组织和器官 ,除可引起多种疾病 (如多发性关节炎、肝炎、慢性贫血等 )外 ,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引起围生儿的感染 ,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和非免疫性水肿等 ,其中以非免疫性水肿最为常见[1~4] 。1 B19病毒感染的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B19病毒的感染遍布世界各地 ,可散发也可呈暴发流行 ,冬春季常见 ,通过呼吸道传播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在瑞士进行的一项有 40 0名儿童、孕妇和其他人员参加的研究发现 ,B19病毒抗体血清中的检出率达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从两株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 Halim)中分离纯化膝沟藻毒素(Gonyautoxins).方法用胶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人工培养的两株微小亚历山大藻酸酒精萃取物中分离纯化膝沟藻毒素,再用HPLC法对毒素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从两株藻株培养液中均分离得到膝沟藻毒素GTX-4,GTX-1,GTX-3,GTX-2,其中Amtk4藻株的毒素含量为Amtk2的近10倍.结论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4藻株适于制备膝沟藻毒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双侧桡骨中上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bFGF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bFGF的复合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手术后第2、4、8周进行大体观察,X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第8周进行骨密度测定,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经大体观察、组织学及X线检查发现,术后第8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能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对照组无骨愈合迹象。术后第8周骨密度测定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bFGF组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组及单纯bFGF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WT 1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 (AL)预后的关系及在微小残留病 (MRD )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法 (FQ RT PCR ) ,测定 40例不同类型及处于不同疾病阶段 (2 6例初治、5例复发、9例CR >3年 )的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WT1基因均为阴性。 40例AL患者中有 2 6例WT 1基因表达阳性 ,阳性组与阴性组CR率分别为 3 4.6%和 78.5 % (P <0 .0 5 )。其中初治、复发与CR >3年的患者 ,WT 1阳性基因拷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 4.14× 10 3 拷贝 /ml、8.5 8× 10 3 拷贝 /ml和 7.87× 10 1拷贝 /ml。CR后WT 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 FQ RT PCR实验方法客观准确 ,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AL患者的化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检测MRD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5.
应用PCR和斑点杂交试验检测3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IgH和TcRr基因重排,并对9例完全缓解期患儿进行了微小残留病(MRD)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双基因标记检查较单一基因检测MRD更具优越性,可降低假阴性率,有利于临床预知疾病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微小律状杆菌(cminutissmum)属棒状杆细菌,引起败血症较为罕见,我们从2例新生儿血注液中多次分离到该菌,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女,8天,发热、嗜睡、惊厥2大入院。皮肤巩膜黄染逐日加深。T40℃,心率138次/分,R30次/分,体重2700g,反应低下,器声弱,拒乳,而灰黄,唇绀,咽红,呼吸浅而急,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低,脐部红肿有黄白脓性分泌物,四肢凉。入院第1、2日末稍血白细胞分别为13.5×109/L和23.ZX‘/L,中性粒细胞和o.sl,3次不同部位血培养及脐分泌物均检出微小律状杆菌,入院14天后转阴。诊断为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甲基化分析在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中的价值,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31的初诊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4例对照者以及在18个月中动态观察5例AML治疗前后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的变化。31N初诊期AML中25例,14例对照者中的0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P<0.01)。动态观察的5例AML,全部初诊期及完全缓解时的4例呈现CT基因高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完全缓解后3个月、5个月、6个月复发。完全缓解和CT基因高甲基化阳性1例及阴性1例未复发。提示该方法有助于检测AML的MRD。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微小病变和微量细胞基因变异的检测分析方法。方法HE染色病理诊断后,在立体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下对病理诊断组织细胞进行显微解剖,直接回收组织细胞,进行DNA模板抽提,以目的基因为引物,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1例胆石症病例,显微解剖结合PCR-SSCP法成功获得了K-ras和P53基因产物,并且检测到在过度增生胆囊上皮细胞有K-ras基因变异。结论显微解剖结合PCR-SSCP法取材少、病变部位确定,省时、省力,是分子病理研究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9.
靳维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012-10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而发现微小癌18例,另有10例术前怀疑为癌,经活检发现微小癌。颈部淋巴转移6例。腺叶多发结节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结论 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是同样的。  相似文献   
110.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意义 大约70%~80%的结直肠癌可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手术时未被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或微小残留灶,以求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结直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加辅助化疗的原则必将彻底改变治疗的结果,延长患者的生存,使患者获得最多的临床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