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23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1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93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鼎 《医古文知识》2005,22(1):38-41
[前记]前年,在本刊登出《国学大师与中医学》一文中提到杨绍伊先生曾就张仲景医书考证出《汤液经》原书,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台湾清华大学某研究生辗转来函询问此书的眉目。为此。特全文转载考次《汤液经》的原序,可以让大家略知究竟。杨绍伊先生和刘民叔先生同受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前辈,一代经师,晚年以其余力探究医经,二先生由是专攻医典。  相似文献   
5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并未明确提出“同病异治”之法,但通过对《伤寒论》各篇条文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先师仲景通过辨证将病与证相结合,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但因其证不同,而治疗方法各异,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在方剂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同病异治”的精神。笔者分别从脉象、病因、病机、病位四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这一法则治疗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53.
眩晕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饮内阻为病因病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痰饮内阻所致的眩晕,创立了系列方剂,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意义.笔者特就其辨治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4.
卢秉久  吴百灵  阎斌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9-2160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然而,其病因病机却复杂多变,仲景把其分别在《伤寒论》的太阳病、阳明病等条文及《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进行论述;认为黄疸形成的主要病因是湿、热、瘀、寒。病位主要在太阳、阳明。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发汗、利小便、通大便、活血化瘀、温化寒湿等方法。其代表方剂一直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屡见卓效。  相似文献   
55.
从4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张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①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针灸同方药一样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过程中.②制定了针灸治病的一般原则--阳证宜针,阴证宜灸.③临证中既要遵守一般原则,也要知常达变,随证制宜.④仲景针灸方中选穴一般是少而精,且多为常用穴、特定穴,尤其是"经脉穴",这对我们今天的临床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十一条虚脉的经文予以归类,从辨证、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推测疾病预后等方面阐述虚脉的临床意义,并结合病案,介绍作者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57.
研究中国医学或隋唐科技文化,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是不可跨越的.在医学史上,孙思邈和张仲景、李时珍并列为“三大医圣”;在药学史上,他还和扁鹊、桐君并尊为“三大药王”;在道教中,他又与葛洪、陶弘景荣列为三大道医.在先医庙、药王庙和道观中各享祭奉.孙思邈的一生,德高寿颐,资质雍容,博识多闻,精通医药,充满传奇,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备急千金要方》(下文简称《要方》)和《千金翼方》(下文简称《翼方》)最堪彪炳,被后世合称为《千金方》.  相似文献   
58.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59.
仲景祛水调内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在运用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治疗水病的同时,结合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标本兼治,意在调动人体内在自我恢复能力.充分体现了治脏腑调气机是祛水之基础,调气血消瘀积是祛水之目的,理阴阳助气化是祛水之根本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60.
调理肝脾法不但在<金匮要略>中有所分布,而且在<伤寒论>中亦有广泛应用.仲景通过调理肝脾而达到和营卫、建中气;定心悸、缓挛急;疏肝郁、回厥逆;通三焦、利血气;和肝胃、止久利;退黄痘、湿热祛;除噫气、止呕逆;止腹痛、疏气机;和肠胃、散结痞;缓项强、止谵语的作用.集中体现了仲景"和于阴阳"的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