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9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736篇
内科学   53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20篇
综合类   2558篇
预防医学   54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29篇
  16篇
中国医学   200篇
肿瘤学   2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795篇
  2007年   681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81.
外周静脉化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外周静脉输注是药物摄入的主要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则引起局部肿胀剧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因此,为了减少渗漏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本文对外周化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
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120例择期LC,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组)。Ⅰ、Ⅱ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氯化琥珀胆碱行诱导插管,Ⅲ组除瑞芬太尼代替芬太尼外,其余诱导用药与Ⅰ、Ⅱ组相同。Ⅰ组术中维持使用异氟醚,Ⅱ、Ⅲ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kg),分别采用复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各组均间断静注卡肌宁以维持肌松。观察各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最高(T3),切皮前(T4)、充气后30s(T5)、缝皮(T6)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采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记录拔管后15、30、60min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Ⅲ组患者T2时心率(62.6±9.9)次/min明显低于Ⅰ组(74.4±12.3)次/min、Ⅱ组(72.5±11.7)次/m...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IL 2R)γ链单克隆抗体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在C57BL/6小鼠建立H Y皮肤移植模型,术前7 d给予5×106个供者脾细胞静脉输注,并分别于术前6 d和4 d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4G3、3E12及TUGm2各0.5 mg)和抗IL 2Rβ单克隆抗体(TM β1,0.5 mg)混合液2.0 mg腹腔注射,以单纯行H Y皮肤移植模型和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的H Y皮肤移植模型为对照,观察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 联合给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和供者特异性抗原输注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均超过100 d,显著长于单纯H Y皮肤移植组的33.42 d(P<0.01)及仅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H Y皮肤移植组的14.71 d(P<0.01)。结论 在H Y皮肤移植模型中,静脉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联合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γ链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地诱导受者对皮肤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4.
经肝动脉灌注三氧化二砷对肝移植瘤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明友  吴诚义 《医学争鸣》2004,25(12):1106-110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As2 O3 对肝移植瘤血管的作用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 5 0只肝脏Vx 2移植瘤动物模型 ,随机平均分成 5组 .移植瘤术后 2wk ,经肝动脉插管灌注不同浓度As2 O3 ,并以顺铂和生理盐水作对照 ,连续 7d ,6wk末切取肝肿瘤组织 ,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有无改变 ,检测移植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肿瘤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核碎裂、细胞坏死及微血栓形成 ,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无类似改变 .实验组VEGF表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实验组间VEGF表达无差异性 (P =1 .0 0 ) .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As2 O3可减少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选择性破坏肝移植瘤组织血管 ,并存在一定剂量效应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86.
输血治疗须避免育龄D-妇女接受D+红细胞,但在一些偶然情况下,如差错,紧急情况或D-红细胞储存缺乏,D-育龄妇女就可能输入D+红细胞。是否产生免疫及抗体的水平由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输入D+红细胞的数量决定,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免疫。但导致免疫的准确剂量尚不清楚。众所周知,D+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如果不采取措施,免疫的风险(输入1单位D+红细胞达80%)是相当高的,对此目前很少有指导性措施。  相似文献   
87.
1病例资料 女,63岁.因一氧化碳中毒于2003年3月19日人院.患者于5天前因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后意识清楚、病情平稳后,留急诊观察室继续进一步观察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应用细胞色素C注射液30 mg、三磷腺苷注射液40 mg、辅酶A注射液100单位,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  相似文献   
88.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成燕  江朝友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44-1844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Ⅱ)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60年,它是由Amuld Kadish博士发明的一个可以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状态的胰岛素输液方法,它采用基础率和餐前追加量组合的输注方式,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符合正常生理需要胰岛素精确的释放和完全吸收。我  相似文献   
89.
90.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对心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芃  冯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36-1039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与吸入麻醉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靶控输注组(TCI组):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4μg/kg)和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kg)同时TCI诱导和维持,吸入麻醉组(IN组)予单次推注异丙酚、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复合吸入地氟醚和氧化亚氮。两组术中均维持BIS值40~60。以Bioz.com无创心功能监测仪监测并记录入室时、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5min、术中刺激较大操作时和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心室加速指数(ACI),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例数。结果:诱导以后的心率IN组明显高于TCI组(P<0.05),插管时和拔管时IN组HR、MAP和SVR的波动比TCI组明显,术中IN组SVR下降程度大于TCI组(P<0.05)。整个麻醉过程TCI组CI和CO有轻度下降,ACI也有所下降。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较传统吸入麻醉在诱导、插管、术中和拔管过程血流动力学都较为平稳,对ACI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