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61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49篇
预防医学   7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59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致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12):705-711,736
近年来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新药研究受到十分关注,一批具有良好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的广谱抗菌药临床应用,还有若干颇具开发前景的化合物正在研究中。本文简要综述了(1)β-内酰胺类抗生素;(2)其他类抗生素;(3)喹诺酮类抗菌药;(4)具有新结构类型与新作用机制(或新作用靶位)的新抗生素探索;(5)增强与保护抗菌药性能的物质研究等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42.
三种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三种细菌的生物被膜(biofilm,BF)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产生。方法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在硅胶膜上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BF的体外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对BF进行鉴定。用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结果三种细菌的各30株中,BF肺炎克雷伯氏菌组(A2组)中ESBLs的产生率最高(14株,46.7%),其浮游菌组(A1组)检出8株(26.7%);BF大肠埃希氏菌组(B2组)有10株(33.3%)产生ESBLs,其浮游菌组(B1组)检出6株(20.0%);BF铜绿假单胞菌组(C2组)有3株(10%)产ESBLs,其浮游组(C1组)为2株(6.7%)。浮游菌组中ESBLs的产生率低于BF菌组,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BF组和浮游菌组的检出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2组共检出14株产生ESBLs,有4种ESBLs,等电点分别为8.2(4株)、7.6(8株)、6.3(1株)和5.6(1株),A1组检出8株产生ESBLs,为3种ESBLs,等电点分别为8.2(2株)、7.6(5株)和5.6(1株);B2、B1组检出2种相同等电点分别为7.6(B1组4株,B2组6株)、8.2(B1组2株,B2组4株)的ESBLs;C1、C2组检出一种等电点为6.4的ESBLs(C1组2株,C2组3株)。以pI为7.6的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最高,其  相似文献   
43.
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 ,耐药菌株迅速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能水解几乎所有的β -内酰胺酶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1]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产ES BLS的代表菌种。为了解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 ,我们对近3年分离到的部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 BLS的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 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通过miniVI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所培养的血、体液标本和部分痰、咽拭子、分泌…  相似文献   
44.
新型广谱抗真菌药——伏立康唑(voricona zole,商品名威凡)已在国内上市。该药抗菌谱宽,对曲霉菌和其他霉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抗菌活性强,体外抗念珠菌活性是氟康唑的10~100倍,对克柔念珠菌等耐药念珠菌也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口服后几乎完全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组织穿透性非常好,组织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数倍以上。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是视力障碍,通常为轻度,一般不必停药。  相似文献   
4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氨曲南)抗生素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自1983年德国首次从臭鼻克雷伯菌分离出SHV-2型ESBLs以来,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在逐渐升高,在某些医院甚至出现暴发流  相似文献   
4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对这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其主要耐药机制是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 ,ESBL 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1 ] 。ESBL s是一类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包括第3代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134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以利于药物治疗。方法 应用双纸片协同试验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琼脂稀释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亚胺培南敏感率85.8%,107株菌的MIC在0.125~4.0μg/ml之间,美洛培南敏感率94.0%,126株菌的MIC在0.125~4.0μg/ml之间;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40.3%,44株菌的MIC在0.125~16.0μg/ml之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56.0%,59株菌的MIC在0.125~16.0μg/ml之间;头抱西丁敏感率47.0%,63株菌的MIC在0.125~8.0μg/ml之间;左氧氟沙星敏感率61.9%,83株菌的MIC在0.125~2.0μg/ml之间;环丙沙星敏感率53.7%,72株菌的MIC在0.125~1.0μg/ml之间;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64.2%,86株菌的MIC在0.125~8.0μg/ml之间;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敏感率均在40.0%以下。结论 抗菌活性最好的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加酶抑制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耐药增加,主要原因是临床过度使用所致,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以外的细菌抗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48.
2003年9月,驻京某部队招待所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对此我们对就餐人员和该店的食品进行了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亲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9月15日在此招待所就餐人员共170余人,晚餐后2-10h内先后有43人出现腹部不适,脐下疼痛,腹泻,排稀便或水样便;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低热。后经治疗全部康复。流行病调查发现,除厨师及个别服务员外,其余就餐人员均为某部队在此招待所参加会议的人员。因会议规格高、日程紧、要求严格,故所有人员均无在外就餐史。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PCR方法在肠杆菌中检测所有组的CTX-M基因。方法设计两组引物可分别在两个区域检测所有CTX-M组的大多数blaCTX-M基因。一条四组CTX-M基因的共同保守区引物与另外四条逆向引物或五条逆向引物一起同时使用可分别检测出每一组特异性CTX-M基因。PCR反应混合物体积25 ul含每条引物25 pM。对6株标准菌株(产CTX-M-26的肺炎克雷伯菌1株,分别产CTX-M-3,CTX-M-9及CTX-M-15的大肠杆菌各1株,产CTX-M-14的大肠杆菌2株)和90株临床分离株进行CTX-M检测。结果已知携带CTX-M的菌株作为标准均获得预期PCR产物,对90株临床分离株应用多重-PCR扩增,有68株获得阳性结果。进一步测序及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均为编码CTX-M-15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结论我们已成功设计一种多重PCR在单一反应管可同时检测多种CTX-M基因无须多次PCR反应。此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出ESBLs表型阳性菌中CTX-M基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并发二重感染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取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感染患者的血、尿、痰、分泌物等219份标本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分离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219例ICU细菌感染患者二重感染的132例(60.3%),100例一般病房细菌二重感染只有11例(11.0%)(P<0.01);132例ICU感染患者中,两种细菌混合感染者109例,占二重感染82.6%,其中感染两种产ESBLs细菌16例,占12.1%;3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3例,占17.4%;ICU二重感染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上述细菌均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86.4%,肺炎克雷伯菌90.6%。结论ICU患者易出现二重感染、多重耐药,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