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31.
作者曾发现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丁醇提取物 400μg/mL 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活性的抑制率约达59%。因此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提取物分得3个甾类生物碱并研究了它们的抗 ACE 活性。  相似文献   
32.
平贝母价格一泻千里——东北三省平贝母产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以来,在全国各地中药材市场上平贝母价格一泻千里,已成不争的事实。平贝母狂泻速度之快,价格跌幅之大,涉及面之广,为前所未有,不但令药农始料不及,就连药界经营几十年的老药商也感叹市场经济难以捉摸,无法把握。据调查显示,进入2004年,平贝母价格不断下滑,  相似文献   
33.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也均有记载 ,但笔者发现在《本草纲目》以前的书中并未将川贝母与浙贝母明确区分 ,直到 176 5年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才将贝母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 1985年版《中华药典》一部将伊贝母独立分出 ,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又进一步增补了平贝母和湖北贝母 ,共收载百合科植物贝母品种 5个。目前 ,贝母在临床使用中较为混乱。为保证用药准确 ,现归纳分述如下。川贝母 :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商品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的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一般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其…  相似文献   
34.
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以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剂提取总生物碱,以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并计算总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浓度在0.03~0.51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9);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为4.0%(n=5);10批平贝母样品的测定结果为0.06%~0.21%。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平贝母氟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溶剂法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曼陀罗酸(Ⅲ)。结论:化合物棕榈酸(Ⅰ)、β-谷甾醇(Ⅱ)、曼陀罗酸(Ⅲ)首次在平贝母中分离得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平贝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川贝母与平贝母的资源状况调查及市场供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同药典》川贝母收载品种的野生资源状况,人工种植情况,市场销售现状调查分析表明,正品川贝母量少价高,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滥采滥挖现象的加剧,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几尽枯竭。通过对平贝母和伊犁贝母的生药、资源、药理、疗效的综合分析评价,建议《中国药典》将它们纳入川贝母的来源项下,解决川贝母供不应求的矛盾,并且有利于川贝母野生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7.
贝母碱和去氢贝母碱是药用贝母属植物中主要生物碱。作者研究了去氢贝母碱体外诱导人HL-60细胞分化成粒细胞,从而抑制该细胞生长的作用。 3种人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NB4、U937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去氢贝母碱培养4天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氮蓝四唑(NBT)还原试验检测细胞分化。结果显示,去氢贝母碱对3种细胞生长均具抑制作用,IC_(50)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深入研究平贝母水煎液内的化学成分,采用水煎煮法对平贝母鳞茎进行提取,运用液相色谱-离子肼质谱联用仪(LC-MS~n)建立一种方法对平贝母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通过LC-MS~n联用技术判定平贝母水煎液内成分,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_(18)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乙腈-0.1%氨水梯度洗脱模式,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平贝母水煎液内成分和对照品之间的总离子流图、多级质谱图、质谱碎片信息进行对比以及成分标准质谱裂解规律测定平贝母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平贝母水煎液中共分离出22个峰,鉴别出19个生物碱成分,发现3个未知生物碱成分。结论:实验结果表明,LC-MS~n方法适用于平贝母中生物碱成分的常规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对平贝母药效物质基础的认识,为平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建立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基于电子鼻技术,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川贝母真伪及规格辨识新方法,并探讨该技术用于中药饮片鉴定的可行性。方法 以川贝母为研究对象,收集80批待测样品,以电子鼻嗅觉感官数据为自变量X,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方法结果为主,并参考传统经验辨识结果作为标杆辨识信息Y,利用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川贝母饮片真伪及商品规格辨识模型Y=FX);以辨识准确率、耗时为指标,对结果进行探讨。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在真伪辨识中,上述4种模型正确率分别为93.75%,91.25%,95.00%和95.00%,以PCA-DA与PLS-DA辨识模型为最优;在规格辨识中,4种模型辨识正确率分别为86.67%,88.00%,89.33%和68.00%,以PCA-DA辨识模型为最优。电子鼻辨识真伪及规格模型的准确率均较高,耗时相对较短。结论 电子鼻技术可准确、快速地对川贝母进行鉴别,在时效性和正判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0.
苏桂云  刘颖 《首都医药》2014,(11):46-46
平贝母是药用贝母的一种,主产于东北,已有百余年历史,功效与川贝母类同,在《中药志》(1959年版)及东北的中草药书籍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