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中成药》2016,(7)
目的改进口炎清颗粒(天冬、玄参、山银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对天冬、玄参、山银花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定量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95%~102%。结论增加对山银花指标性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的测定,可完善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2.
目的:运用中药谱动学研究方法对金银花、山银花的生物等效规律进行探索求证。方法: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对3组SD大鼠分别给予金银花提取液、山银花提取液和水2 m L,分别于给药后0.25,0.5,1,1.5,2,3,4,6,8,12,24 h后取血,通过HPLC测定血样中药物的代谢指纹图谱,运用谱动学公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谱动学参数。结果:金银花谱动学总量零阶矩、整体药物代谢一阶矩、整体药物代谢二阶矩、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量一阶矩和指纹图谱特征峰总量二阶矩参数分别为1 621.014μg·min·L~(-1),12.632 min,34.717 min~2,16.088 min和16.626 min~2;山银花谱动学这些参数分别为1 769.339μg·min·L~(-1),13.308 min,38.929 min~2,16.569 min和17.391 min~2,两组数据经SPSS 17.0软件配对t检验,双侧P=0.352,说明两者的谱动学参数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金(山)银花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同步,金银花、山银花在体内代谢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53.
刘亚楠  石典花  雷留成 《中草药》2017,48(4):773-776
目的建立金银花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并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山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计算相似度来区分山银花与金银花。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5μm C18(2)100 A(250 mm×4.6 mm,5μm);柱温40℃,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相似度计算采取屏蔽大峰积分的方法。结果建立了金银花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12批金银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山银花相似度均小于0.80。结论 350nm下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能有效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屏蔽大峰积分的相似度评价方法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金银花与山银花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对湖南山银花和河南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以及比较分析,以期为湖南山银花和河南金银花的药材品质考察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隆回山银花和河南封丘金银花为试材,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湖南隆回山银花和河南封丘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4.56%和1.93%,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6.12%和12.35%。结论湖南隆回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河南封丘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总黄酮的含量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20%A;15~30 min,20%~30%A;30~40 min,30%A),检测波长327 nm。比较金银花提取物与山银花、杜仲叶原药材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分析银黄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原药材、提取物中均是山银花所含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56%~5.09%,4.62%~6.12%;金银花提取物与杜仲叶提取物无明显差异,绿原酸质量分数约4%;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酸化后绿原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6.90%,7.35%,6.47%。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谱图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部分银黄制剂中检测出了杜仲叶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山银花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结论:金银花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添加山银花和杜仲叶的情况,需加强质量控制,为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溶血作用,评价其潜在溶血风险。方法:以皂苷单体化合物、金银花有效部位及金银花、山银花药材等为实验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类样品在不同浓度时对兔血红细胞的溶血率,绘制溶血率-质量浓度曲线。结果:忍冬苦苷A,忍冬苦苷B,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川续断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Ⅵ在质量浓度≤1.0 g·L~(-1)时均未发生溶血。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的溶血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质量浓度≤0.6 g·L~(-1)时未发生溶血;当质量浓度为0.8 g·L~(-1)时,溶血率上升至11.7%;当质量浓度为1.0 g·L~(-1)时,溶血率达到50.4%。金银花各有效部位溶血作用的相对强弱为金银花总皂苷部位总酚部位总环烯醚萜部位。其中,金银花总环烯醚萜部位在质量浓度为0.1~1.2 g·L~(-1)时未发生溶血;金银花总酚部位质量浓度1.0 g·L~(-1)时,未发生溶血。金银花总皂苷部位在质量浓度为0.6 g·L~(-1)时开始溶血,之后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其溶血率急剧增大,当质量浓度为1.2 g·L~(-1)时,溶血率55.3%。金银花野生品、栽培品与山银花的溶血率-质量浓度曲线较为相似,其溶血率急剧增大的质量浓度为2.0~4.0 g·L~(-1)。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溶血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各种皂苷单体化合物没有溶血作用或溶血作用较弱;金银花总皂苷部位的质量浓度为0.6 g·L~(-1)(相当于生药质量浓度20 g·L~(-1))时具有较弱的溶血作用。尽管如此,中药注射液一般不会达到如此高的药物浓度。因此,含有皂苷类成分的金银花与山银花可应用于中药注射剂,其潜在的溶血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1∶0、2∶1、1∶1、1∶2、0∶1)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O])清除法测定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5个不同配比组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并复制细胞损伤模型,测定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5个不同配比组受损细胞的活力、受损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金银花—山银花2∶1组最佳。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能够使受损细胞NO的含量增加、LDH释放减少,其中金银花—山银花1∶0组作用最强,2∶1组次之。结论金银花—山银花不同配比在体外有较强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保护损伤的HUVECs细胞,金银花-山银花2∶1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8.
金银花与山银花同属忍冬科植物,其形状特征和药理作用有相似之处。在2005年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将金银花和山银花混同为一种中药,都叫金银花。2005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才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区分开,只将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称作金银花;而将同属忍冬科的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统称山银花[1]。  相似文献   
59.
山银花为常用的大宗药材,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山银花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一直以来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山银花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样的药理活性,使其在医疗、保健、美容等各方面应用广泛,但山银花品质评价研究仍有所欠缺,还需不断地完善。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核心理论,从化学成分特有性、药代动力学、传统功效、传统药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山银花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山银花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王团委  王振中  王秋红  耿剑亮 《中草药》2022,53(23):7317-7323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南忍冬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6-dimethyloct-1,2''-lactone(1)、天师酸(2)、黄麻脂肪酸F(3)、天师酸甲酯(4)和黄麻脂肪酸F甲酯(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忍冬单萜A,化合物25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分泌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