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2 毫秒
41.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寻找山银花Loniceraconfusa药效物质物基础 ,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的证据。方法 :应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 ,并利用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经鉴定为 :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绿原酸、忍冬苷、β-谷甾醇及三十四烷。结论 :芦丁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其他均系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山银花中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寻找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药效物质物基础,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 acid)(Ⅰ),绿原(chlorogenicc acid)(Ⅱ),绿原酸甲酯(methyl chlorogenate)(Ⅲ)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5oO-caffeoyl quinic acid butyl ester)(Ⅳ)。结论:化合物Ⅳ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它均系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3.
山银花中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山银花药效物质基础,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质量,方法:对山银花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各种化学、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7个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Ⅰ)、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4→1)-О-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Ⅴ)、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Ⅵ)及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4→1)-О-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Ⅶ)。结论:Ⅰ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Ⅲ和Ⅳ在忍冬属中仅见水解产物,本属植物中并未见其天然产物的报道,其它均系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吴飞燕  冯宋岗  曾建国 《中草药》2014,45(8):1150-1156
目的 利用多种方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进行鉴别,其中山银花以灰毡毛忍冬为基源,寻找差异性状,以及对2种药材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生物学性状比较、扫描电镜观察花表皮结构、标识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差异对金银花(忍冬)和山银花(灰毡毛忍冬)进行鉴别,结合历史使用情况及市场现状对2种药材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归属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忍冬花基部含有大形的叶状苞片,花外表皮具有较多的头部倒圆锥形腺毛,未检测到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成分;而灰毡毛忍冬花基部无明显苞片,花外表面几乎未发现腺毛,含有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特征成分。结论 花基部叶状苞片、花外表皮腺毛、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2个特征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5.
进入6月份南疆大地开始进入炎热夏天,气温在不断升高。而中药材市场交投仍较活跃,但销势比前月稍有降温,无论销快价升或畅销价坚品种,数量上有所减少,而销迟价跌品种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6.
广西不同产地与加工方法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广西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ODS-2 HYPERSIL(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2:88),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0.2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2.98%(n=6)。结论南宁九塘、罗城怀群乡、罗城龙岸乡、融水杆桐乡的山银花绿原酸的含量较高;以脱水加工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最高,蒸干、熏硫的次之。  相似文献   
47.
红腺忍冬藤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全国有近20种忍冬属植物的花蕾作金银花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了金银花和山银花。从文献研究可知,山银花基源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红腺忍冬的干燥花蕾作为山银花的来源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但其化学成分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对山银花基源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建立山银花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采用Scienhome Column Kromasil C_(18)色谱柱(4. 6 mm×250mm,5μm),以乙腈-0. 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程序洗脱(0~20min,3%→15%乙腈; 20~45min,15%→24%乙腈; 45~55min,24%→40%乙腈; 55~65min,40%→3%乙腈; 65~75min,3%乙腈),检测波长238nm,流速1. 0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检测时间75min。结果:由10批实验室自制样品建立山银花配方颗粒HPLC特征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共有峰,已解析出5个共有峰成分。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所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山银花配方颗粒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建立测定山银花露中芳樟醇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山银花露;气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HP-5MS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柱初始温度为70℃,程序升温到250℃;汽化室温度为260℃;载气:高纯N2,流速:1 m L/min;进样量为3μL。采用樟脑为内标以内标法测定芳樟醇含量。结果制剂辅料和测定用溶剂不干扰测定,芳樟醇2.16216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66.455x+0.006 6(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RSD=1.4%)。结论所建立的芳樟醇气相色谱定量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准确,可用于山银花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