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92篇 |
免费 | 1410篇 |
国内免费 | 7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9篇 |
儿科学 | 135篇 |
妇产科学 | 233篇 |
基础医学 | 1085篇 |
口腔科学 | 964篇 |
临床医学 | 6162篇 |
内科学 | 1368篇 |
皮肤病学 | 458篇 |
神经病学 | 458篇 |
特种医学 | 10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3329篇 |
综合类 | 8856篇 |
预防医学 | 2244篇 |
眼科学 | 407篇 |
药学 | 4588篇 |
72篇 | |
中国医学 | 3297篇 |
肿瘤学 | 19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6篇 |
2023年 | 474篇 |
2022年 | 540篇 |
2021年 | 840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545篇 |
2018年 | 307篇 |
2017年 | 457篇 |
2016年 | 571篇 |
2015年 | 684篇 |
2014年 | 1328篇 |
2013年 | 1328篇 |
2012年 | 1889篇 |
2011年 | 2097篇 |
2010年 | 2185篇 |
2009年 | 2213篇 |
2008年 | 3047篇 |
2007年 | 2419篇 |
2006年 | 2442篇 |
2005年 | 2746篇 |
2004年 | 1954篇 |
2003年 | 1580篇 |
2002年 | 1329篇 |
2001年 | 1122篇 |
2000年 | 715篇 |
1999年 | 621篇 |
1998年 | 541篇 |
1997年 | 440篇 |
1996年 | 368篇 |
1995年 | 317篇 |
1994年 | 304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比较主支内或主支与分支内同时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CYPHERTM,cordis)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1例,20例采用对吻球囊技术对主支和分支预扩张.仅主支内置入CYPHERTM支架。B组11例采用“T型”支架技术,分别在主支和分支置入CYPHERTM支架。临床随访3~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患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冠脉造影血管特征差异无显性。A组主支成功率为100%,分支成功率90%(18/20)。B组支架成功率为100%。两组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主支或主支与分支内同时置入CYPHERTM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2.
腋静脉即贵要静脉,大多数早产儿该静脉在腋下显露清楚,走行为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因此,其虽为周围静脉,但口径粗、弹性好,血管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周围静脉。静脉营养液浓度大、渗透压高,常常出现因外周静脉不能耐受导致药液外渗、局部组织坏死、反复静脉穿刺等,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比较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与其他物理因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脑循环治疗组38例,显效28例,有效9例,头晕加重1例,显效率74%,总有效率97%,常规治疗组36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显效率47%,总有效率74%。结论:脑循环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54.
化疗渗漏是肿瘤内科偶尔可见的一种意外,即便操作者十分小心,但由于病人自身血管的原因,仍时有发生.笔者于1995年8月-2001年8月共处理37例,采用局部封闭后加金黄散外敷,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分析必兰、斯康杜尼在牙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必兰1.7ml或斯康杜尼1.8ml,采用专用小针头和专用不锈钢加压注射器进行口腔局部注射麻醉。结果麻醉显效率为100%,基本达到无痛治疗。结论新型口腔麻醉药比以往的无痛法更有效,用药少,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6.
57.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脏功能迅速衰竭,行姑息性介入栓塞治疗和局部灌注化疗,其疗效很差,且加重肝功能的损害,导致迅速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因此,此类病人一旦出现梗阻性黄疸,应尽快采用介入技术有效的减黄,为治疗肿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8.
60.
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定义是因突发的局部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 ,持续时间不超过 2 4小时 ,症状消退后病人一切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可以多次发作 ,但每次症状基本雷同 ,且没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它是由于颅内某一动脉血流量减少使相应脑组织或视网膜缺血而引起的。通常脑组织并不会由此发生永久性脑损害 (如脑梗死 ) ,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异常改变。TIA的病理生理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一是由于动脉近端狭窄导致该动脉血流量降低 ;②二是栓塞机制 ,即来自颅内外动脉、主动脉、心脏或不明来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