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41篇
综合类   781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8篇
  3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因其创伤严重、伤情复杂,处理棘手。我们于2000~2004年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急诊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患者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报道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及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15例胫前及足部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缺损坏死骨外露彻底清创后,采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6.5cm×4.0cm~16.0cm×8.0cm,足部软组织缺损4.0cm×2.6cm~6.0cmX4.5cm。皮瓣切取范围为5.5cm×4.5cm~18.0cm×10.0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经3~12个月随访,质地良好,外观满意。足背皮瓣中1例边缘坏死,另1例少许表皮坏死。踝部功能不受影响,皮瓣皮肤感觉仅少部分恢复。结论小腿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蒂长血供有限,宜慎用。  相似文献   
43.
患者 女性,52岁,因左腘窝肿块4个月伴小腿麻木1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发现左侧腘窝内侧有一直径约5 mm肿块,主诉无疼痛及其他特殊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时行彩超检查示左腘窝囊肿,未行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入院前1个月以来感觉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皮肤麻木.入院后查体:左侧腘窝内侧扪及一约3 cm×2 cm肿块,质中、张力较大、活动可、边界清、无压痛.左侧小腿外侧、左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左腓骨颈部Tinal征(+).我院肌电图检查示左侧腓总神经部分损伤.  相似文献   
44.
小腿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病程长,是静脉功能不全发展的最终结果,中老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小腿溃疡患者术后短期内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肢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意义重大。家庭访视是一种重要的社区健康服务方式,能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在提高小腿溃疡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而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现阶段健康行为促进代表性理论,目的在于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良好行为。本研究选取我院102例小腿溃疡患者,探讨TTM构建下的社区家庭访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对照组予以传统方式修复(常规加压包扎及皮瓣移植治疗),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愈合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修复优良率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愈合时间(33.47±6.52)d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12、24、48、72 h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 d的血管分布评分(1.16±0.34)、柔软度评分(0.88±0.39)、色泽评分(1.51±0.75)、厚度评分(1.27±0.38)明显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82.52±4.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逆行隐神经皮瓣交腿移位修复难治小腿远端、足踝部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6.
错位环扎法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后小腿溃疡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以来,我科收治下肢深静脉栓塞小腿溃疡2 1例,采用创面周围经皮及深筋膜错位环扎加溃疡切除植皮方法治疗,全部创面均愈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2例。年龄6 2~79岁。小腿溃疡病史9个月~4年,平均1.1年。9例曾行自体皮移植术,术后皮片坏死,创面不愈并扩大加深。创面范围5 cm×6 cm~13cm×2 8cm。入院均行深静脉造影证实为深静脉栓塞,栓塞周围侧支循环建立。2 1例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其中继发血管内散发脓肿2例,糖尿病2例。所有患者浅静脉曲张及患肢肿胀。术前准备3~5天,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轻或消退肿胀;创面分…  相似文献   
47.
小腿三头肌肌瓣修复小腿前侧创面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腿前侧血供差 ,损伤后极易造成局部软组织全层坏死或胫骨外露 ,使创面修复较为困难。小腿三头肌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构成 ,其血供足、肌腹扁阔 ,转移后可覆盖小腿前侧的任何部位。笔者单位利用小腿三头肌肌瓣转移、肌瓣表面植皮的方法修复小腿难愈创面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其中男 13例、女 2例 ,年龄2 0~ 6 8岁。致伤原因 :车祸致皮肤撕脱伤后坏死 8例 ,热力损伤 3例 ,慢性溃疡 2例 ,药物外渗致皮肤全层坏死 2例。并发症 :混合结缔组织病 1例 ,脾功能亢进 1例 ,糖尿病 2例。创面分布 :膝关节至踝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主穿支供血型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39例高能损伤导致的小腿及足踝部损伤,单独或组合选择腓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游离或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结果 39例44处创面,采用腓动脉主穿支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2块(穿支蒂27块、游离5块),胫后动脉主穿支供血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穿支蒂5块、游离1块),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22 cm×10 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平均住院23 d(12~36 d).术后随访6~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吻合神经者两点辨距觉2.5~5 cm,未吻合神经者术后1年以上均存在保护性感觉.结论 上述3种主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确切,合理个体化选择应用可修复不同类型小腿及足踝部创面;一期修复解剖清晰、血管条件好、手术设计灵活,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并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49.
小腿严重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折端等深部组织外露是临床的常见难题之一。自2000年以来,根据伤情和部位,我院用邻位筋膜皮瓣、肌瓣和肌皮瓣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14例,经3个月~2年以上随访观察,小腿外形、功能满意。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50.
小儿大腿毁损小腿旋转上移再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岁。左大腿及右腹股沟区汽车压伤 3h ,以左大腿毁损、右腹股沟皮肤挫裂伤、右侧阴囊、睾丸挫裂伤、创伤失血性休克收入院。体检 :体温38.3℃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 90 / 4 5mmHg(1mmHg =0 .133kPa) ,口唇苍白 ,心率 12 0次 /min ,左下腹皮肤大片擦伤 ,有少量渗出 ,压痛明显。右腹股沟区皮肤撕裂至肛门边缘 ,伤口长约 18cm ,边缘不整齐 ,右侧阴囊皮肤挫裂、睾丸外露。左大腿根部从腹股沟至膝关节皮肤、肌肉严重挫伤 ,全部断裂 ,股骨粉碎性骨折并缺损 ,近端残留约8cm ,髌骨从髌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