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17篇 |
免费 | 586篇 |
国内免费 | 4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9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92篇 |
基础医学 | 450篇 |
口腔科学 | 181篇 |
临床医学 | 1071篇 |
内科学 | 758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58篇 |
特种医学 | 7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01篇 |
综合类 | 2955篇 |
预防医学 | 1885篇 |
眼科学 | 259篇 |
药学 | 79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19篇 |
肿瘤学 | 7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95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209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376篇 |
2013年 | 420篇 |
2012年 | 606篇 |
2011年 | 692篇 |
2010年 | 634篇 |
2009年 | 747篇 |
2008年 | 906篇 |
2007年 | 731篇 |
2006年 | 651篇 |
2005年 | 743篇 |
2004年 | 545篇 |
2003年 | 469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322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的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VD、VEGF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P<0.01或P<0.05)。同时,MVD、VEGF的表达与肿瘤良、恶性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P<0.01或P<0.05)。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而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此外,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结论MVD、VEGF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互补作为判断GISMT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2.
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生长及转移的必要条件 ,肿瘤组织中MVD反映了肿瘤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改变。nm2 3基因是人类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 ,与多种人类肿瘤的转移抑制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 ,进一步研究了PHC病人中MVD及nm2 3 H1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资料 :取自我院 1997.7~ 1999.11手术切除肝癌标本 5 8例 ,男性 4 5例 ,女性 13例 ,平均年龄4 8 2岁 (2 1~ 6 9岁 )。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其中有门静脉癌栓或肝内转移者 2 8例 (48 3%)。按… 相似文献
103.
人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甩腺肿瘤预后相关性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109例人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VEGF基因表达和MVD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93.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8.67%)的表达(P<0.05),并与组织学类型相关。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1)。结论 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VEGF和MVD表达的增高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胃窦癌的CT灌注特点,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方法 30例胃窦癌患者(胃窦癌组)的CT灌注参数与24例正常胃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胃窦癌各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胃窦癌组与对照组患者CT灌注参数的比较中,胃窦癌组血容量(B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灌注值(PF)、强化峰值(PE)和达峰时间(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V与胃窦癌患者MVD计数呈正相关(r=0.522,P=0.02),而PF(r=0.072,P=0.78)、PE(r=0.253,P=0.31)和TTP(r=0.235,P=0.35)与胃窦癌MVD计数无相关性。PF(r=-0.208,P=0.45)、PE(r=-0.251,P=0.37)、TTP(r=-0.284,P=0.31)和BV(r=-0.472,P=0.09)与VEGF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BV能反映胃窦癌内血管生成的状况,CT灌注成像可以作为胃窦癌微血管状态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5 519份精液数据.患者年龄(32±5)岁,精液体积2~6 ml,精子密度(48.09±40.33)× 10^6/ml,a级精子(17.95±11.86)%,b级精子(14.64±7.80)%,c级精子(16.86±6.96)%,d级精子(48.38±19.03)%.检测方法:采用CASA系统对精液进行检测.SPSS13.0对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与精子密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精子密度与各级精子活动度之间几乎均存在相关性关系,精子密度与精子活动度a、b、d间相关性低,与活动度c高度相关.以精子密度为自变量,精子活动度c为因变量,随精子密度的增加,活动度c呈上升趋势,两者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精子密度与活动度c存在关联性,推测精子发生与精子成熟调控机制存在共同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胰实质期CT增强与病理分级、瘤体实质细胞处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30例,手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观察胰腺癌胰实质期强化程度和形式;并对其手术标本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胰腺癌的CT强化状况、病理级别、瘤体实质细胞处的MVD和VEGF的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腺癌CT胰实质期瘤体强化程度、形式和其恶性度高低呈显著负相关(r=0.733,t=5.708,P0.001),和瘤体实质细胞处MVD计数显著负相关(r=0.778,t=6.551,P0.001);胰腺癌的病理分级和瘤体实质细胞处MVD计数正相关(r=0.437,t=7.574,P0.05),而与VEGF表达无关(r=-0.240,t=-1.306,P0.05)。VEGF阳性表达组MVD为57.7±11.1,VEGF阴性表达组MVD为44.6±1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P0.05)。结论胰腺癌CT胰实质期增强程度高低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瘤体实质细胞处MVD计数。胰腺癌的恶性度高低、VEGF表达均与MVD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58岁,2006年6月患者以右腰部胀痛不适伴间隙性发热1个月入院,无血尿、尿痛等。发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0kg。体检:贫血面容,体温37.5℃,右肾区有轻度叩击痛。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7.34×10^9个/L,血红蛋白(Hb)67g/L,尿常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右’肾盂占位性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右肾盂内见密度增高肿块影,大约3.2cm×5.8cm,CT值为45~48Hu,右肾动脉受推挤,肾盂输尿管上段受压走行迂曲,肾实质未见异常,肾周间隙模糊,见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左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腹水(-),考虑右肾盂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8.
酪氨酸激酶Syk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Syk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检测Syk m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CD34的表达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yk mRNA均表达阳性,32例肝细胞性肝癌中Syk mRNA表达率为46.9%(15/32),其中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23.1%(3/13),明显低于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63.2%(12/19)(P〈0.05)。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检测:低分化组(Ⅲ级Ⅳ级为49.2±3.6,54±4.3),明显高于高分化组(Ⅰ级Ⅱ级为13.6±4.5,32.3±3.2)与正常组织(5.9±1.7),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yk mRNA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明显负相关(r=-0.97)。结论肝细胞性肝癌中Syk基因的缺失对癌组织血管的生成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和微血管密度(UVD)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病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检测bFGF、TSP-1和MVD。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bFGF、TSP-1阳性率分别为60.9%(28/46)和37.0%(17146),MVD定量(56.59±28.97)/mm^2。T3期肿瘤组织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者。bF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MVD明显少于bFGF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49.51±24.73)/mm^2对(67.61±32.23)/mm^2,P〈0.05)],T3期、TNMⅢ期肿瘤组织TSP-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期及TNMⅡ期者。肿瘤细胞分化Ⅲ级者MVD明显高于Ⅰ、Ⅱ级者[(85.38±37.88)/mm^2对(41.35±20.32)/mm^2,P〈0.01;(85.38±37.88)/mm^2对(54.28±23.43)/mm^2,P〈0.0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32.33)/mm^2对(47.00±21.66)/mm^2,P〈0.05]。结论bFGF、TSP-1表达以及MVD计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bFGF是调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0.
肺癌术后结肠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80岁。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6个月。查体:双肺底可闻及哮鸣音.余无阳性体征,胸部CT见右肺下叶4.5cm×5.5cm类圆形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并可见胸膜凹陷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