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8篇
内科学   7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58篇
预防医学   156篇
药学   483篇
  6篇
中国医学   83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心电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概念、原理及其优势。方法以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数据在三维空间中描记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散点集,结合数学模型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频发室性早搏,传导阻滞)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特征及其与二维Lorenz-RR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关系。结果数学模型与实际记录的三维RR间期散点图十分相似,三维RR间期散点图的xoy、yoz观察面就是二维Lorenz-RR散点图,x+y+z=0观察面类似二维差值散点图。结论三维RR间期散点图各点集很少重叠,不仅兼有二维Lorenz-RR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各自的优势,而且提供了新的xoz观察面,此观察面提供了相隔RR间期的规律性,其潜在价值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2D-STI技术分析得出各组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CS)和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LS)。结果 各组间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LS和LVCS分别为(17.68±2.49)%、(18.37±2.26)%,对照组LVLS和LVCS分别为(22.24±1.57)%、(22.91±1.83)%,病例组LVLS和LVC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LVLS和LVCS分别为(-18.77±2.05)%、(-19.27±2.11)%,B组LVLS和LVCS分别为(-16.28±2.35)%、(-17.20±1.91)%,与A组比较,B组LVLS和LVCS减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室性早搏可影响左心功能,并且负荷越大,影响越明显。2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定量评估IPVCs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4.
盖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204-3204
目的:通过对无器质性心脏病而有室性早搏的儿童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是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有室性早搏的儿童先在静止状态下做12 min的心电图并记录,然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分析早搏在运动时的变化情况,并和静止状态时做对比,来判断其性质。结果:有44例在运动时早搏减少,诊为功能性(良性)早搏,临床上未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6例在运动时早搏明显增多,诊为病理性(恶性)早搏而给予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判断早搏的性质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判断早搏性质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95.
中药葛根、酸枣仁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各种心脏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除针对各种心脏病基本病因病理变化的治疗外,对心脏病表现的多发性室性早搏治疗的措施是大同小异的。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用纯中药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十分有前途的方法。现将我院心肌病门诊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发性室性早搏,用纯中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左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8例患者7例射频消融成功。7例中6例在主动脉瓣下方的左室流出道记录到提前(31±8)ms的心室激动,室性早搏形态与起搏心电图12导联QRS波形完全相同者5例,11导联相同者1例;1例在左冠窦内记录到提前33ms的心室激动,属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特殊类型,消融成功。随访3~21个月未复发。1例左室流出道早搏因多处标测未找到理想的靶点,消融失败。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7.
<正>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以及节律等方面均出现异常,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常会有不俗的疗效,本院针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4年6月诊治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室性  相似文献   
98.
室性过早搏动简称室早,又称室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别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基层广泛使用后,发现室性早搏的几率越来越多。目前临床现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对室性早搏治疗的态度过于"积极",治疗过度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室性早搏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多年以来,对室性早搏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内科医生具体的临床经验。直到1987年,美国、加拿大等开始进行著名的大规模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即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  相似文献   
99.
王劲风  汪祥海  蔚有权  刘文洁  杨浩 《安徽医药》2015,36(10):1194-1196
目的 探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标测系统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17)和三维组(n=30)。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同时监测所有病例行导管消融前及消融3个月后的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另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三维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放电次数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刻成功率(82.35% vs 93.33%)、远期成功率(76.47% vs 86.6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组术前、病例组术后3个月NT-pro BNP浓度、LVEDd以及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二维影像,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黄振平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230031)室性早搏(室早)颇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故如何正确判断和评价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一、室早的分类室早可偶发或呈联律出现。多形的或R撞T(RonT)则称复杂室早,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