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9篇
内科学   75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61篇
预防医学   159篇
药学   481篇
  6篇
中国医学   84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其发病特点与中医"风证"有相似之处."风为百病之长",外风、内风均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外风可由表及里或直中于心而发病,多伴有表证,治疗上应注重风药的使用;内风多由热极生风、痰热生风、肝风内动、血虚生风、阴虚动风等扰动心神而发病,在清热、化痰、平肝、养血、滋阴的基础上,亦当注重祛风熄风."邪...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RVOT及其延伸(肺动脉窦、主动脉肺干)进行消融的1 510例VA患者,年龄(48.10±16.31)岁,年龄范围6~85岁。根据纳入时间及消融方法将...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揿针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 组。西药组采用口服胺碘酮常规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均治疗 1个疗程。依据早搏发生次数、临床 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针药组早搏次数、临床症状心悸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 (P<005),临 床症状胸闷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 (P<005),且针药组总好转率高于西药组 (P<005)。结论:药物胺碘酮联合揿针治 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4.
目的研究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有40例。所有患者给予基础疾病治疗,对照组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心定悸胶囊6粒/次,2次/d。连续治疗6周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平均心率及心脏电生理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7.5%(27/40),观察组为87.5%(3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平均心率、白天平均心率及夜间平均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是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p-e间期、QTcd与对照组比较缩短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时不降低患者平均心率,可缩短患者Tp-e间期及QTcd,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观察平心复脉合剂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气阴两虚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 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心复脉合剂,共治疗 4 周。比较 2 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0.0%,对照组为 72.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间期标准差 (SDNN)、连续正常间距差的均方根 (rMSSD)、高频功率 (HF) 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低频功率(LF)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组 SDNN、rMSSD、HF 均大于对照组,LF 小于对照组(P< 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心复脉合剂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频发室性早搏,能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6.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室性早搏(VPCs)ST段下移程度对反映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的价值。将休息和平板运动试验中均发生VPCs并且在3个月内进行冠脉造影的92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VPCsST段下移程度,下移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VPCsST段下移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及ST/R均大于非冠心病组。其中ST/R>10%对冠心病诊断灵敏度为91%,特异度为75%;对单支、2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4%、91%、100%。冠脉狭窄≥90%组运动中VPCsST段下移和ST/R大于狭窄为50%~69%组。结论:运动试验中VPCsST段下移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参考指标,其下移程度可能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左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8例患者7例射频消融成功。7例中6例在主动脉瓣下方的左室流出道记录到提前(31±8)ms的心室激动,室性早搏形态与起搏心电图12导联QRS波形完全相同者5例,11导联相同者1例;1例在左冠窦内记录到提前33ms的心室激动,属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特殊类型,消融成功。随访3~21个月未复发。1例左室流出道早搏因多处标测未找到理想的靶点,消融失败。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究冠心病发作同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存活的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导联常规心电图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检查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判断冠心病发作同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单行室性早搏10例,百分比为14.08%,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51例,百分比为71.83%,两种监测室性早搏检出率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有18例0级、10例1级、9例2级、34例3-5级,其中3-5级属于复杂性室性早搏,百分比为47.89%,0级属于无室性早搏,百分比为25.35%,1-2级为单纯性室性早搏,百分比为26.76%;71例患者总计发生冠心病32例,其中复杂性室性早搏组出现23例、单纯性室性早搏组出现6例、无室性早搏组出现3例,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复杂性室性早搏组发生冠心病患者明显多于其余两组,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可能与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复杂性室性早搏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心肌梗塞后室性早搏的重视,积极做好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16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平时血压维持在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吸烟史40年,每日20支.家族中无猝死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40/80 mmHg,心率52次/分,律齐,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负荷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IPVCs患者55例为病例组,根据室早数量与24 h总心搏的比值分为室早负荷<20%组(A组),≥20%组(B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普通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2D-STI技术分析得出各组左室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CS)和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LVLS)。结果 各组间LVEDD、LVES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LVLS和LVCS分别为(17.68±2.49)%、(18.37±2.26)%,对照组LVLS和LVCS分别为(22.24±1.57)%、(22.91±1.83)%,病例组LVLS和LVC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LVLS和LVCS分别为(-18.77±2.05)%、(-19.27±2.11)%,B组LVLS和LVCS分别为(-16.28±2.35)%、(-17.20±1.91)%,与A组比较,B组LVLS和LVCS减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室性早搏可影响左心功能,并且负荷越大,影响越明显。2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定量评估IPVCs患者早期隐匿的左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