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4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380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983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1435篇
内科学   1767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44篇
综合类   3126篇
预防医学   866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1619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61篇
肿瘤学   218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干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应用探条或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胃镜下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其中应用自制气囊扩张22例(自制气囊组),应用探条扩张23例(探条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探条组23例扩张1~9次,平均3.6次;自制气囊组22例扩张1~6次,平均2.3次。2组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首次治疗费用探条组(1542.57±281.30)元,自制气囊组(861.91±176.48)元(t=9.671,P=0.000)。扩张后3个月的疗效2组差异无显著性[探条组显效14例(61%)、有效8例(35%)、无效1例(4%),自制气囊组显效15例(68%)、有效5例(23%)、无效2例(9%),Z=-0.351,P=0.726]。扩张后6个月的疗效2组差异有显著性[探条组显效5例(22%)、有效3例(13%)、无效15例(65%),自制气囊组显效10例(45%)、有效7例(32%)、无效5例(23%),Z=2.564,P=0.010]。结论胃镜下应用探条和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简便,患者恢复快,尤其自制气囊扩张器设备简单,就地取材,疗效肯定,在基层医院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郑明华 《药品评价》2008,5(5):236-236
背景和目的:在拉米夫定治疗的早期阶段,预测长期疗效的最佳时间和最佳HBV-DNA水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在拉米夫定早期治疗阶段预测5年抗病毒疗效的最佳时间和最佳HBV-DNA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74位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其基线水平及治疗2周、4周、8N、  相似文献   
105.
1990年4月-2007年1月,我们在Heller手术基础上采用带血管蒂膈肌瓣成形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再论肺失宣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不应该用“肺失宣降”对所有肺系疾病的病理性质进行概括的观点,“肺失宣发”与“肺失肃降”其实在不同肺系疾病中所处的主次地位不同,进而阐述了这一观点在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思想、提高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不良及食管下括约肌无弛缓,发病率约1/100000,占食管疾病的4%~7%。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扩张治疗、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和手术治疗。本文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研究证实,经胃、鼻腔、阴道或皮肤免疫以霍乱毒素(CT)为代表的黏膜免疫佐剂可诱导机体产生对抗原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美国布法罗大学Gockel等以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gⅠ/Ⅱ的唾液结合区(SBR)为抗原,以CT及其亚单位(CTB和CTA2/B)为佐剂,通过基因嵌合(构建无毒性的SBR—CTA2/B嵌合蛋白)、  相似文献   
109.
责门失弛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贲门失弛症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性疾病,我院1980年1月-2003年12月对30例病人行Heller术,经随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5):240-240,F003
根据多国的持续 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对拉米夫定已获得血清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预计这种应答可持续 3年以上。该项研究的研究者称拉米夫定对于复发的患者能恢复病毒抑制。目前分析数据来自拉米夫定 10 0mg/d完全治疗的4 0名乙肝患者。这些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为阴性并在最后 2项拉米夫定临床试验中对HBeAg阳性 ,停止治疗后随访平均 4 0 .7个月。可用于HBeAg数据评价的有 39名 ,在最后一次随访未附加治疗的 ,77%仍保持有HBeAg。治疗后血清恢复持续的 12个月为 86 %,2年为 83%,3年为 72 %。4 0名患者中 2 9名 ,在基线ALT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